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疾病預防>正文

腫瘤併發症的防治方法

方法一:把中醫防病思想用於腫瘤併發症“未病先防”及“既病防變”是中基防病思想的重要方面。 《難經·七十七難》說:“所謂治未病者, 見肝之病, 則知肝當傳之於脾, 故先實其脾氣, 無令得受肝之邪, 故曰治未病焉。 ”這種“先安未受邪之地”的主張用於防止腫瘤出血有一定臨床價值, 例如白血病患者因放化療引起骨髓抑制及血小板下降, 又應用激素干擾凝血機制, 很容易出血, 在沒出血前投以西藥止血藥是沒道理的, 但如給以養血健脾、補腎涼血中藥, 則對預防出血會有現實意義。

方法二:應用中醫四診發現腫瘤併發症的先兆。

現代醫學為腫瘤併發症的檢查提供了微觀的定量依據, 但無法囊括諸多的嚴重併發症, 更無法解決併發症的“先兆”。 中醫學所謂“有諸內者必形諸外”, 提示中醫四診可能提供併發症的先驅症狀, 是對西醫診斷學的重要補充。 例如曾遇一有胃出血史的胃癌患者, 查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指標及大便潛血檢查均無異常, 但逐漸面色紅潤、發熱亢奮、脈弦大, 舌紅舌尖出現紅點, 提示有“血熱妄行”的先兆, 不久患者突然嘔血1000ml。

方法三: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併發症。 應用中西兩套方法治療併發症常可提高療效。 例如應用抗生素後仍然高熱不退者, 應用犀角地黃湯或清開靈可協助降溫。 用萘普生、消炎痛治療癌性發熱可致大汗淋漓,

服用五味子、浮小麥等益氣固表中藥可止汗防虛脫。 阿黴素等蒽環類化療藥常引起心前區不適及心電圖異常, 口服中藥生脈飲常可糾正這種現象, 中藥的雙向調節作用常可在搶救中發揮長處, 如在彌漫性毛細血管內凝血的搶救中, 為了止血而用止血芳酸等止血藥, 這種藥稍有過量便會促進微血栓形成而減少組織灌流。 為了溶解血栓有時要用肝素等活血藥, 這在血小板減少情況下又易致出血, 在短期內既要止血又要溶解血栓的情況下, 稍有不慎便會出現用藥矛盾, 這時中藥配合常可改觀。 一是中藥止血藥如藕節、仙鶴草不增加血黏度, 配合肝素溶解血栓可排解出血之憂。 二是當歸、赤芍等養血藥活血而不致引起出血,
與西藥止血藥配合可防止形成微血栓。 三是三七、血余炭、蒲黃等中藥止血又活血, 這種雙向作用正好符合治療DIC既止血又活血的需要, 如能配合西藥則顯示出中西醫結合的特點。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