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臟病人運動有講究

得了心臟病後, 家人和患者本人都會希望“靜養”, 覺得任何運動都是一種損耗, 會加重病情。 但事實恰恰相反, 醫學專家強調, 冠心病患者應該講究章法地多活動, 因為, 運動是心臟病人的一種治療藥物。

放支架不如多出汗

防治心臟病, 適量運動從來都是心內科醫生們向患者及大眾推薦的一味“好藥”。 應該鼓勵病情較重的心臟病患者積極運動, 其效果可能優於介入手術。

心臟病患者如果每週規律運動, 一年之後, 百分之九十的人不再復發或者出現其他心臟問題。 而在那些接受了介入手術的患者中,

這一比率僅為百分之七十。

介入手術是治療突發心臟病以及病情惡化後入院患者的首選方法之一。 但是, “介入手術只是‘疏通’血管, 就像清道夫一樣。 ”, “時間久了, 髒東西還會繼續累積。 而運動, 則能切實改善血管內皮功能, 從根本上清除垃圾。 ”

針對單一管腔狹窄, 支架的治療作用非常好, 而運動對整體狀態有好處。 規律運動能增強體力、活動能力, 增加心臟和肺的工作效率, 改善冠狀動脈血流, 調節血壓和心率, 使其趨於平穩。 此外, 運動還可以減少血小板聚集, 增加纖溶性, 減少心肌梗死和中風的幾率, 因此身體會越動越健康。

“但在臨床上, 有很多心臟病患者都不敢動, 我們將這類人稱為‘心性致殘’。 其實, 越不動, 他們的身體狀況越差,

不僅會導致血液迴圈受阻, 還會因血液淤滯, 造成靜脈、動脈血栓, 嚴重者可能導致肺栓塞。 尤其是對伴發糖尿病的患者來說, 長期不運動, 其體內脂肪比例會逐漸升高, 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會進一步降低。 ”

“所以, 與其吃那麼多藥, 不如多運動運動、出出汗, 這是經濟、理想的治療方法。 ”

運動堅持三原則

吃藥講究遵處方、定時、定量, 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藥效。 心臟病患者在運動時, 也要堅持這三個原則。

首先, 患者要根據自己的病情, 按照醫生的處方去做, 確保安全、有效。 “進入心臟康復計畫的患者, 醫生會對其進行運動心肺功能測定, 然後根據每個人的情況, 評價運動安全性, 制訂精確的、最適合這個人的運動處方。 如果患者自行運動,

很可能出現過量或方式不當, 就好像吃錯藥一樣, 會使病情惡化或治療無效。 ”

“在心肺功能測定中, 我們會評估患者身體所能承受的最大消耗是多少, 這被視為他的運動儲備量。 同時, 我們總結了一份‘常用日常生活活動METs表’。 如果一個患者的運動儲備量只有4METs, 那他只能選擇表中數值在4以下的活動方式, 包括打牌、做一般家務等。 ”

其次, 運動要定時, 貴在堅持。 但相對藥物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依從性而言, 運動的依從性只有百分之十至十五。 但從效果來看, 高血壓患者如果堅持科學鍛煉, 血壓可以下降10毫米汞柱, 最高能下降15毫米汞柱, 對部分患者而言, 這意味著可以少吃一種藥。 但這裡所說的定時, 並不是強制患者一定要在某一天的某個時刻運動,

而是希望培養患者的運動習慣, 將運動變成生活中的固定環節, 就好像吃飯一樣。 要知道,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效果, 可能比干坐著不動更糟糕。

最後, 運動要定量, 避免運動強度過小、過大。 一般, 心臟病患者開始運動時, 也許僅能維持510分鐘, 隨著心功能的恢復, 運動時間會慢慢延長到30分鐘或更久。 每週應活動35天, 最好上下午各一次, 隨後可增加至每天都活動。 運動處方通常包括運動強度、頻率、時間和類型等方面。 拿運動強度來說,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心肺功能測定結果, 制訂一個“靶心率”, 即運動時所要達到的心率。 如果運動時心率低於靶心率, 患者就需要緩慢增加速度及強度,

以保證運動的有效性。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