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莫女士之前反復出現頭昏、臉部發麻等症, 到醫院接受檢查, 醫生診斷莫女士得的是慢性腦供血不足。 醫學專家提醒, 如今該疾病年輕化趨勢明顯, 年輕人作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更要重視血管的保護, 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腦供血不足日趨年輕化
什麼是慢性腦供血不足?臨床上將腦血管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 慢性腦供血不足由日本醫學家首先提出, 它是指由各種原因導致的大腦出現慢性、廣泛的供血不足, 從而引發的以腦部缺血、缺氧等一系列腦部功能障礙為臨床表現的疾病,
患者往往以頭痛、頭暈、頭重為主訴, 可伴有視力模糊、四肢無力、麻木等, 臨床表現形式多樣, 但客觀體征較少, 頭顱CT或MRI檢查也很少發現異常。 慢性腦供血不足, 是一種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病。 近代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病率、致殘率遠高於出血性腦血管病。
諸多因素都會導致腦供血不足
醫學專家告誡, 任何原因引起顱內外動脈口徑變小或血管彈性降低, 都可減少腦供血。 在諸多使腦血管變狹窄的原因中, 最主要的是動脈粥樣硬化, 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顱外血管如頸動脈狹窄。
不及時醫治可導致老年癡呆
一旦形成腦供血不足, 通常情況下可引發腦缺氧, 使腦實質發生廣泛彌散性病變, 腦的整合機能明顯受損, 功能減退,
隨年齡增長大腦供血減少
那麼, 為什麼中老年人容易患慢性腦供血不足呢?醫學專家說, 大腦是人體的重要器官, 耗氧量相對較大, 雖然大腦的重量大約只占身體總重量的2%, 但是耗氧量卻占全身耗氧量的20%。 大腦所需的氧全部由血液供給,
多吃少動熬夜使發病低齡化
如果是中老年人因身體機能退化而患上慢性腦供血不足是一種正常現象, 但是從目前門診情況看, 事實並非如此。 如上面提到的那位莫女士, 今年才30歲。 根據她的主訴進行了CT和相關的心臟檢查, 一切均正常。 結果在血樣化驗中, 發現血脂偏高, 由此初步得出莫女士患上了慢性腦供血不足。 像莫女士這樣的症狀, 在前來就診的患者中年輕人越來越多, 特別是年輕的女性。
然而, 雖然前來就診的年輕男士不多, 但不代表年輕的男士就沒有。 女性對慢性腦供血不足導致的各種症狀比男士要敏感得多, 而男士由於耐受力強, 往往慢性腦供血不足的初期症狀易被忽視。 一旦發現, 其症狀就比較嚴重了。
那麼,患慢性腦供血不足低齡化的原因是什麼?醫學專家分析,現代年輕人的活動量越來越小,動物高脂肪飲食越來越多,夜生活時間加長,導致了慢性腦供血不足的低齡化發生。醫學專家提醒,這是大家值得重視和加以防範的。
及時治療病情可以逆轉
值得慶倖的是,慢性腦供血不足早期是可逆轉的,及時正確的治療往往會獲得良好效果。
首先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飲食仍要注意葷素搭配,以清淡為主,多食水果和蔬菜,每餐有七八分飽就行了。生活要規律,心情要開朗,保證充足睡眠,另外要禁煙限酒。
其次,在藥物方面可服用一些抗血小板藥物,例如阿司匹林等;還可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藥。對於患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三高”人群,一定要控制好三項指標。對患過冠心病、腦缺血發作的腦梗塞患者,要長期服用調脂穩定“斑塊”的藥,防止動脈壁上的“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導致心肌梗塞或腦梗塞。
腦供血不足患者5保健措施
1 及時治療
主要是改善腦血液迴圈。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擴血管藥物和銀杏葉製劑等。
2 早期預防
對腦供血不足的防治重點在腦血管方面,尤其是血脂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要對症處理。
3 合理飲食
平時多吃新鮮蔬菜(如洋蔥、番茄等)、水果、魚、黑木耳、少量醋、幹紅葡萄酒等,可以起抗氧化作用,延緩腦動脈硬化的發生。
4 適當的戶外活動
如快走、慢跑、散步等,每次30-40分鐘,每週至少5天,或者打打太極拳、垂釣、登山等。
5 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用腦
平時看看電視、報紙;做些手工勞作或家務事;也可以參加一些文體活動,如唱歌、跳舞、書法、打球等,調製性情,增強腦的思維活動;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疲勞。
胖人警惕腦供血不足
夏日炎熱,高溫燥熱,是許多疾病的高發季節,也是胖人最難捱的季節。胖人在夏天要特別注意降低心腦血管週期性缺血程度。因為胖人的血管壁上沉積著大量脂肪,血液中也有大量脂質斑塊,容易使動脈形成粥樣硬化,加劇血管堵塞,影響體內血循環速度,減緩新陳代謝,增加心臟負擔,使心腦血管供氧能力下降。
專家建議胖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八分飽。
改變飲食習慣,以吃七八成飽為宜,可以降低一天的週期性心腦血管缺血程度。建議早上喝500毫升牛奶,吃100克麵食、1個雞蛋和100克牛肉或羊肉、雞肉、魚肉;午餐吃300克蔬菜、200克主食,午睡後吃150克水果;晚餐吃200克蔬菜、100克豆製品。這些飲食量大抵是成人食量的七八成,這樣的飲食結構會有效降低人的週期性心腦血管缺血。
2睡眠好。
睡覺前可聽些輕音樂、洗個涼水澡、喝袋冷優酪乳,這些都有利於儘快入睡。午睡對胖人很重要,應該堅持"天塌下來我也要先午睡"的做法。
3心平靜。
少想心事,減少思慮,以免心火氣盛,誘發心腦疾病。夏日心火旺盛,中醫養生專家建議肥胖者減少思慮,尤其是涉及眾多人際關係的煩心事,以免心火氣盛,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胖人一天至少洗兩次澡,一來保證皮膚健康,二可帶來好心情。
4運動強度小。
適量運動是防治肥胖的最佳途徑,它可以減少脂肪蓄積量,使致病性血脂降低。
結語:多吃少動熬夜是現在人生活最真實的寫照,正式這樣的原因使腦供血不足日趨年輕化,所以大家一定要警惕哦!(文章原載于《中外健康文摘》,刊期:2012.07,作者:李豔鳴,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其症狀就比較嚴重了。那麼,患慢性腦供血不足低齡化的原因是什麼?醫學專家分析,現代年輕人的活動量越來越小,動物高脂肪飲食越來越多,夜生活時間加長,導致了慢性腦供血不足的低齡化發生。醫學專家提醒,這是大家值得重視和加以防範的。
及時治療病情可以逆轉
值得慶倖的是,慢性腦供血不足早期是可逆轉的,及時正確的治療往往會獲得良好效果。
首先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飲食仍要注意葷素搭配,以清淡為主,多食水果和蔬菜,每餐有七八分飽就行了。生活要規律,心情要開朗,保證充足睡眠,另外要禁煙限酒。
其次,在藥物方面可服用一些抗血小板藥物,例如阿司匹林等;還可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藥。對於患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三高”人群,一定要控制好三項指標。對患過冠心病、腦缺血發作的腦梗塞患者,要長期服用調脂穩定“斑塊”的藥,防止動脈壁上的“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導致心肌梗塞或腦梗塞。
腦供血不足患者5保健措施
1 及時治療
主要是改善腦血液迴圈。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擴血管藥物和銀杏葉製劑等。
2 早期預防
對腦供血不足的防治重點在腦血管方面,尤其是血脂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要對症處理。
3 合理飲食
平時多吃新鮮蔬菜(如洋蔥、番茄等)、水果、魚、黑木耳、少量醋、幹紅葡萄酒等,可以起抗氧化作用,延緩腦動脈硬化的發生。
4 適當的戶外活動
如快走、慢跑、散步等,每次30-40分鐘,每週至少5天,或者打打太極拳、垂釣、登山等。
5 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用腦
平時看看電視、報紙;做些手工勞作或家務事;也可以參加一些文體活動,如唱歌、跳舞、書法、打球等,調製性情,增強腦的思維活動;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疲勞。
胖人警惕腦供血不足
夏日炎熱,高溫燥熱,是許多疾病的高發季節,也是胖人最難捱的季節。胖人在夏天要特別注意降低心腦血管週期性缺血程度。因為胖人的血管壁上沉積著大量脂肪,血液中也有大量脂質斑塊,容易使動脈形成粥樣硬化,加劇血管堵塞,影響體內血循環速度,減緩新陳代謝,增加心臟負擔,使心腦血管供氧能力下降。
專家建議胖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八分飽。
改變飲食習慣,以吃七八成飽為宜,可以降低一天的週期性心腦血管缺血程度。建議早上喝500毫升牛奶,吃100克麵食、1個雞蛋和100克牛肉或羊肉、雞肉、魚肉;午餐吃300克蔬菜、200克主食,午睡後吃150克水果;晚餐吃200克蔬菜、100克豆製品。這些飲食量大抵是成人食量的七八成,這樣的飲食結構會有效降低人的週期性心腦血管缺血。
2睡眠好。
睡覺前可聽些輕音樂、洗個涼水澡、喝袋冷優酪乳,這些都有利於儘快入睡。午睡對胖人很重要,應該堅持"天塌下來我也要先午睡"的做法。
3心平靜。
少想心事,減少思慮,以免心火氣盛,誘發心腦疾病。夏日心火旺盛,中醫養生專家建議肥胖者減少思慮,尤其是涉及眾多人際關係的煩心事,以免心火氣盛,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胖人一天至少洗兩次澡,一來保證皮膚健康,二可帶來好心情。
4運動強度小。
適量運動是防治肥胖的最佳途徑,它可以減少脂肪蓄積量,使致病性血脂降低。
結語:多吃少動熬夜是現在人生活最真實的寫照,正式這樣的原因使腦供血不足日趨年輕化,所以大家一定要警惕哦!(文章原載于《中外健康文摘》,刊期:2012.07,作者:李豔鳴,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