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與部分媽媽們交談, 她們對此發表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
“請家教利大於弊”
笨鳥先飛型 桑女士:40歲, 某企業會計。
她認為請家教是個好辦法。 她說:“孩子基礎差, 腦子笨, 請家教先給孩子一些啟蒙知識, 免得跟不上。 我曾經在孩子六年級畢業前為其請過家教,
郭女士:42歲, 某報社編輯。
她說:“家教從微觀上幫助學生學習, 解決了他在學習上遇到的具體困難。 學生在學校, 每天都應付著很繁重的新知識的學習, &各科老師像走馬燈似的給學生灌輸知識, 一天下來, 每一節課的內容都變淡了, 回家後做作業, 消化不了課本知識。 請來家教, 這些難題迎刃而解。 即便是大學生家教在學習上也要比我強得多。 在我的財力可以承受的情況下, 孩子的學習得到了必要的指導。 從這一點上講, 請家教還是有利的。 ”
望子成龍型 李女士:38歲,
她說:“孩子聰明, 接受能力強, 現在又是競爭社會, 請家教讓孩子多學點東西有好處。 技多不壓身嘛。 做家長的搞點智力投資, 換來孩子‘鶴立雞群’的效益, 這是超前意識, 也是時代的要求。 大凡有一技之長的孩子, 哪個沒有家長私下請的名師點撥。 我一直認為, 智力越早開發越好, 才能越早培養越好。 現在一個班幾十個人, 老師哪顧得上‘因材施教’?家教是學校教學內容的補償和完善。 家庭教師面對一個或幾個學生, 他就會更好地照顧到學生的個性特點, 針對學生在學習上的不足, 採取切實可行的方法, 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
沈女士:43歲, 某醫院護士長。
她認為:“請家教應該說是無可非議的。 作為這些年來興起的這一新事物,
以上四位媽媽是家教的受益者, 家教成了她們的好幫手, 也難怪她們異口同聲地說:請家教, 是個好辦法!
時下, 美國的中小學生也盛行聘請家教。 美國一些經濟較富裕的家庭, 父母普遍求助於家庭教師來幫助他們孩子的學業。
美國的學生們對父母給他們請家教也有不同看法, 有些學生認為:“我喜歡這種補課,
另一種意見則旗幟鮮明地表示:
“請家教弊大於利”
鄧女士:39歲, 報社編輯。
請家教不是在根本上起作用。 不少孩子學習差, 並不是智力上的問題, 而在於非智力因素, 如學習目的不明確;興趣不高, 缺乏熱情;還有學習方法不科學等。
請家教往往把追求分數和升學作為目的。 這是應試教育的一種表現。 家教比較強調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教育, 往往忽略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觀能動性的調動, 特別缺乏對學生做人方面的指導。因此,所謂“教育效果”表現在“分數的提高”上,這實在是治標不治本。
謝女士:40歲,記者。
我認為給孩子請家教,即便是有成績暫時提高之“得”吧,但失去的卻是很多很多。且不說家長錢財方面的花費,也不說對學校正常系統教學工作的干擾,就是孩子因有家教而產生的依賴心理,也會對他今後的學習產生不可低估的不良影響。過高的期望值,導致請家教這種“揠苗助長”的行為,會使孩子身心極度疲憊,失去休息與娛樂的時間,容易產生不良的消極心理。我鄰居家的小孩僅三年級就請來了家教,數學、語文、外語……真是需要什麼補什麼,哪科需要就補哪科。父母也真捨得智力投資,錢花了不少,精力費了不少。孩子整天關在房子裡學習,真可以說沒有白天、沒有夜晚、沒有星期天、節假日,可把孩子累苦了。父母更著急。可每次考試成績總不理想。三年過去了,升高中時孩子卻落榜了。這實在是得不償失的事情。著眼于孩子長遠的發展,還是不請家教好。
趙女士:42歲,婦聯幹部。
我認為請家教容易養成孩子的惰性。有家教在,孩子在學習上一遇到問題就留給家教解決,自己不去思考,遇難就退,這對於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
我的孩子一直沒有請家教。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學生負擔普遍比較重,作業比較多,每天晚上都要做1~2小時的作業,如果請了家教,必然要佔用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間,勢必打亂了孩子的學習規律性,往往會顧此失彼,不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第二,怕孩子把家教當成拐杖,請得了丟不得,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慢慢退化掉,這損失可是一生的。
沒有請家教,我們對孩子更加細緻地照顧。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我們給她適當買部分課外讀物,供她利用閒置時間學習,同時讓孩子參加週末育才提高班,使她在保持學習成績不下降的情況下,適當拓寬知識面。通過上述做法,孩子學習成績基本保持了平衡發展水準,並順利地考上了重點中學。
魏女士:44歲,某機關幹部。
一位日本心理學家說過:“一個人沒有比受到人尊重而更為幸福的。”我們自己也有這樣的體會,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我們把尊重放在培養教育孩子的首位。
女兒考入重點中學後,我們想請一位家教,她堅持不要。她說自己有決心、信心。我們尊重了她的想法。果然沒過多長時間,她在多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相比之下,與她同期起步、成績相當的同學,其中有不少請了家教的,非但未進步反而退步了——依賴家教阻礙了孩子的成長道路。
我認為面對現狀,應根據各自家庭、孩子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請家教,不宜千家劃一。重要的還是靠學校與家庭有機配合的教育,使孩子變成一個自覺發奮努力追求上進的接班人。內因起決定作用,我們相信“自己的事還要自己做”,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堅持這一信念。這對孩子的現在、將來乃至一生都是大有益處的,因為人不能永遠靠父母或請家教。
編後:
關於“請家教”的利弊講座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受益者說其弊。我們並不要求大家形成統一的看法,而得在大家的積極健康成長,關心家庭教育的良好發展。
特別缺乏對學生做人方面的指導。因此,所謂“教育效果”表現在“分數的提高”上,這實在是治標不治本。
謝女士:40歲,記者。
我認為給孩子請家教,即便是有成績暫時提高之“得”吧,但失去的卻是很多很多。且不說家長錢財方面的花費,也不說對學校正常系統教學工作的干擾,就是孩子因有家教而產生的依賴心理,也會對他今後的學習產生不可低估的不良影響。過高的期望值,導致請家教這種“揠苗助長”的行為,會使孩子身心極度疲憊,失去休息與娛樂的時間,容易產生不良的消極心理。我鄰居家的小孩僅三年級就請來了家教,數學、語文、外語……真是需要什麼補什麼,哪科需要就補哪科。父母也真捨得智力投資,錢花了不少,精力費了不少。孩子整天關在房子裡學習,真可以說沒有白天、沒有夜晚、沒有星期天、節假日,可把孩子累苦了。父母更著急。可每次考試成績總不理想。三年過去了,升高中時孩子卻落榜了。這實在是得不償失的事情。著眼于孩子長遠的發展,還是不請家教好。
趙女士:42歲,婦聯幹部。
我認為請家教容易養成孩子的惰性。有家教在,孩子在學習上一遇到問題就留給家教解決,自己不去思考,遇難就退,這對於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
我的孩子一直沒有請家教。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學生負擔普遍比較重,作業比較多,每天晚上都要做1~2小時的作業,如果請了家教,必然要佔用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間,勢必打亂了孩子的學習規律性,往往會顧此失彼,不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第二,怕孩子把家教當成拐杖,請得了丟不得,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慢慢退化掉,這損失可是一生的。
沒有請家教,我們對孩子更加細緻地照顧。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我們給她適當買部分課外讀物,供她利用閒置時間學習,同時讓孩子參加週末育才提高班,使她在保持學習成績不下降的情況下,適當拓寬知識面。通過上述做法,孩子學習成績基本保持了平衡發展水準,並順利地考上了重點中學。
魏女士:44歲,某機關幹部。
一位日本心理學家說過:“一個人沒有比受到人尊重而更為幸福的。”我們自己也有這樣的體會,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我們把尊重放在培養教育孩子的首位。
女兒考入重點中學後,我們想請一位家教,她堅持不要。她說自己有決心、信心。我們尊重了她的想法。果然沒過多長時間,她在多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相比之下,與她同期起步、成績相當的同學,其中有不少請了家教的,非但未進步反而退步了——依賴家教阻礙了孩子的成長道路。
我認為面對現狀,應根據各自家庭、孩子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請家教,不宜千家劃一。重要的還是靠學校與家庭有機配合的教育,使孩子變成一個自覺發奮努力追求上進的接班人。內因起決定作用,我們相信“自己的事還要自己做”,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堅持這一信念。這對孩子的現在、將來乃至一生都是大有益處的,因為人不能永遠靠父母或請家教。
編後:
關於“請家教”的利弊講座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受益者說其弊。我們並不要求大家形成統一的看法,而得在大家的積極健康成長,關心家庭教育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