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立秋以來, 不少人都意識到身體發生微妙的變化, 開始出現口幹唇裂、脾氣暴躁等問題。 養生看體質, 不同體質的人應該進食相應的食療, 通過食療養生, 讓你在秋季收穫健康的生活。
木形人:
大麥益氣補肝陰
飲食調養:宜多吃具有健脾益腎補肝, 消暑生津功效的食物, 如大麥、黃花菜、椰菜花、西蘭花、苦瓜、水蜜桃、鳳梨、葡萄等。
藥膳可選擇“大麥芽湯”:大麥芽50克, 冬瓜300克, 陳皮25克, 豬瘦肉200克。 大麥芽、陳皮洗淨, 冬瓜去皮洗淨, 切塊;豬瘦肉洗淨, 切小塊, 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鍋, 加適量清水, 先用武火煮沸, 再用文火熬煮1-2小時。
火形人:
清熱祛暑別放鬆
飲食調養:宜多吃消暑生津, 益氣養肝的食物, 如冬瓜、番茄、鳳梨、香蕉、草菇、粉葛、鴨子、蕨菜等。
藥膳可選擇“葛根荷葉瘦肉湯”:豬瘦肉250克, 鮮葛根250克, 鮮荷葉15克, 精鹽適量。 豬瘦肉洗淨, 切小塊, 葛根去皮洗淨, 切塊。 荷葉洗淨。 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內, 加適量清水, 大火煮沸, 小火煮1小時, 加精鹽調味即成。 有清熱祛暑, 健脾益氣的功效。
土形人:
玉米須可去濕健脾
飲食調養:宜吃具有益氣消暑生津、清熱祛濕的食物, 如冬瓜、鴨肉、薺菜、茭白、苦瓜、沙葛、蓮藕、玉米、水蜜桃、綠豆等。
藥膳可選擇“白玉豬小肚”:豬小肚500克, 白茅根60克, 玉米須60克, 大棗10枚, 鹽、生薑粉各適量。 將豬小肚去淨肥脂,
金形人:
西洋參荸薺生津潤燥
飲食調養:適合具有生津潤燥、益氣養陰消暑功效的食物, 如絲瓜、百合、苡仁、胡蘿蔔、荸薺、番茄、葫蘆瓜等。
藥膳可選擇“洋參荸薺飲”:西洋參10克, 荸薺50克, 白糖30克。 將西洋參浸透切片;荸薺洗淨, 去皮, 切碎。 將西洋參、荸薺放入燉杯內, 加入清水約250毫升, 放入白糖, 置武火上燒沸, 再用文火燉煮25分鐘即成。 有益氣生津, 除燥熱的功效。
水形人:
南瓜黃瓜清暑祛濕
飲食調養:多吃益氣養肝、清暑祛濕的食物, 如南瓜、黃瓜、豇豆、西蘭花、椰菜、鴨肉、黑豆等。
藥膳可選擇“玉米須豬苓牛肉湯”:玉米須60克, 豬苓30克, 澤瀉10克, 生薏苡仁60克, 陳皮5克, 黑豆50克, 牛肉100克, 生薑10克, 大棗10枚, 精鹽適量。 將牛肉洗淨, 切成小塊。 其用料洗淨。 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鍋, 加適量水, 小火煮2小時, 加精鹽調味即成。 有清暑利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立秋時節的飲食, 可少吃薑、蔥、辣椒等辛味食物, 多吃酸、鹹味食物, 如大麥、黑豆、豇豆、鴨子、海帶等。
精神調養方面, 應收斂神氣, 心平氣和, 忌憂鬱惱怒, 以適應秋季清肅的氣候特徵。
起居調養宜早臥早起, 既順應陽氣的收斂, 又能舒展肺氣。 早起時在床上放鬆四肢閉目養神一會再起床, 避免臥睡貪冷。 此外, 立秋過後可逐漸增大運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