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是有生命的結構體, 伴隨著身體的生長, 在兒童和青春期一直在增加, 30歲骨量達峰值, 但中年以後, 開始出現持續性骨丟失, 致骨質降低、變輕、更弱, 失去應有的強度, 骨脆性增加, 致骨質疏鬆症。
基礎治療是補鈣
骨質疏鬆的概念緊密地與鈣代謝相關聯, 生理、病理等原因使骨組織中的鈣含量丟失, 造成骨再建失衡、骨空隙增加。 早期骨質疏鬆體現在腰背酸痛, 晚期則體姿畸形及駝背。 35歲前, 鈣可以存入骨骼中的“鈣銀行”, 而35歲後鈣就開始慢慢地流失, 骨質疏鬆的基礎治療就是補充促進骨礦化物質——鈣劑。
早晚服用, 睡前最佳
我們日常補鈣, 鈣製劑並非直接進入骨骼中, 而是通過血鈣進入骨骼發揮作用的, 一旦血鈣低就會動用骨骼中的鈣庫, 透支骨骼中的鈣, 造成骨鈣流失。 因此, 中老年骨質疏鬆者一般檢查血鈣水準正常, 實際上是骨骼中的鈣補充到了血鈣中, 造成了骨骼中缺鈣, 進而導致骨質疏鬆。
早晚補鈣, 是因為血鈣水準在夜間較白天低, 夜間或清晨的低血鈣水準可刺激甲狀旁腺的分泌, 使骨骼中鈣的提取和分解速度、骨吸收加快。 這時服用鈣製劑, 能抵消夜間的低血鈣, 更有效地防止骨鈣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