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愛喝豆漿就像是外國人愛喝牛奶一樣。 現在幾乎每天早上大街小巷裡幾乎是人手一杯豆漿, 有些是超市里的便利包裝, 有些是小攤上熱乎乎的新鮮豆漿。 豆漿的營養價值高, 但是喝豆漿也有講究, 喝不對也會影響健康。
喝豆漿也有講究
1.不要用豆漿來過藥
吃藥需要水來過, 否則難以下嚥。 那用豆漿可以麼?當然不行, 用豆漿過藥不但豆漿會影響藥物作用, 藥物(如:四環素、紅黴素等抗生素類藥物)還會反過來影響豆漿的營養。
2.不要在豆漿裡打雞蛋
現在有許多人流行豆漿新喝法, 在豆漿內打入一個生雞蛋,
就算是熱燙的豆漿也不能殺死細菌, 雖說高溫可以殺死細菌, 但是一般情況下所喝的豆漿熱度不足以達到可以殺死細菌的條件。
3.不要空腹喝豆漿
豆漿在與早餐(如:麵包、餅乾、包子等澱粉類食物)一起食用時, 豆漿中所富含的蛋白質可以與澱粉共同作用, 在胃部與胃液充分發生酶解, 利於早餐所含營養吸收。
相反, 如果早晨空腹飲用豆漿的話, 豆漿在人的體內瞬間轉化為熱量, 只需一會熱量就被消耗點了, 被別說能補充營養了。
豆漿也不能多喝, 過量的豆漿不但不能補充營養, 反而會導致人體消化不了過多的蛋白質,
4.不要喝不熟的豆漿
隨著豆漿機的氾濫,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自己家裡做豆漿, 一來覺的衛生, 而來可以根據自己口味進行調節。 但是, 由於“非專業”, 許多人自製的豆漿都是未煮熟的。
豆漿原料是黃豆, 豆漿如果未完全煮熟的話, 黃豆所含的皂角素就會讓人產生噁心、嘔吐或是消化不良等症狀。
還有一些酶和其他有害物質, 會影響人體消化蛋白質的能力, 可能會出現凝血、碘的代謝異常, 甚至會引起代償性甲狀腺腫大。 而豆漿煮熟的話, 這些有害物質都會被破壞掉, 不會人體產生任何害處。
豆漿養生新吃法
用豆漿煮飯。 豆漿和精白米一起煮飯, 不僅可以營養互補,
用豆漿做麵食。 做饅頭、發麵餅和窩頭時加點豆漿也更加美味。 用豆漿和麵做饅頭, 其中的氨基酸、B族維生素和卵磷脂能夠讓饅頭發酵效果更好, 口感更加鬆軟, 蛋白質含量明顯增加, 礦物質更加豐富, 香氣也更加濃郁。 當然同理, 豆漿和的麵團也可以用來做包子、做麵包、做花卷等麵食。
用豆漿蒸蛋羹。 用豆漿代替水來蒸蛋羹, 一定要將豆漿事先過濾一下。 加豆漿後, 蛋液的蛋白質含量提高, 做出來的蛋羹又嫩又滑, 凝固效率更高。 雞蛋和豆漿的比例為大約1:1.5, 其他調味品按照平日蒸蛋羹的習慣加就可以了, 還可以加上蝦仁、香菇條、蔥花、香菜等食材來美化點綴。 需要注意的是, 蛋羹要小火慢蒸, 讓凝固速度慢一點, 口感才細膩均勻。
用豆漿做湯羹。 豆漿其實適合用來做很多乳白色的湯。 比如魚湯、肉湯、火鍋湯、湯麵裡, 都可以加豆漿, 讓湯汁更乳白, 味道更鮮美, 口感更豐富, 且清爽不油膩。 相比加入“白湯精”之類人工配製的乳化調味品, 加豆漿營養價值更高, 還無需任何食品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