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老人>正文

老人摔倒警惕是中風

中風患者如何防摔跤?

臨床常有這樣一些患者:老人家在摔了一跤後, 著地的那一側, 往往會很疼, 病情嚴重的話會到醫院拍片治療, 這種情況往往會被醫生診斷為“骨折”, 而且大部分患者的治療到此為止, 但是, 打了石膏, 或者做了手術後, 突然發現病人的一側不能動了。 怎麼回事?趕緊去做個頭顱的CT或者核磁共振, 一看, 發現中風了。 這是臨床上很容易發生誤診的地方, 需要引起大家重視。

中風是因, 摔倒、骨折是果

因為中風導致一側肢體無力, 才會摔倒, 此時, 無論是家屬, 還是醫生, 都應該認真問病史和體格檢查。

看看有沒有同時合併面癱, 講話有沒有不流利, 跌倒側的上肢有沒有輕癱試驗陽性。 如果病人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的病史, 做個頭顱的核磁共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及早診斷中風對於治療非常重要。

中風後繼發骨折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容易摔跤。 中風患者常常存有一側肢體的運動功能障礙, 比如右腳、右手沒有力氣甚至不能動彈, 在起坐行走過程中, 由於動作不協調、身體重心偏移, 病側肢體發軟, 磕磕碰碰, 進而摔倒。 其二是骨頭變松變脆。 中風多發生於老年人, 老年人本身就存在骨質疏鬆。 中風後, 常需臥床相當長時間, 進而可繼發廢用性骨質疏鬆。 可想而知, 鬆脆的骨骼遇上頻發的磕碰摔倒,

骨折就在所難免了。

臀部、手掌最易受傷

患者的跌倒姿勢, 最常見的為屁股著地和用手撐地兩種, 這將引起不同部位的骨折。 手掌撐地者常發生腕部骨折(橈骨遠端骨折最多見)、肱骨外科頸骨折等。 屁股著地者, 最容易引起胸腰椎交界處椎體的壓縮性骨折、骶尾椎骨折、髖部骨折(股骨頸骨折、粗隆間骨折)。 該類骨折需較長時間臥床, 除給患者帶來痛苦以外, 還容易出現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褥瘡、深靜脈血栓形成等併發症, 有的會危及生命。

另外, 中風後患者容易在衛生間、樓梯、起居室等場所跌倒, 家屬在患者去這個幾個區域時應加強注意。 尤其是衛生間, 患者如廁前後蹲下站起過程中, 常由於腳發軟而摔倒, 衛生間濕滑,

普通人都容易摔倒, 別說是中風後的患者。 還有患者上下樓梯, 左右腿交換過程中, 壞側腿常突然發軟, 使患者站立不住而摔倒。

健康加油站

中風患者防摔跤非常重要, 要從生活中的瑣事做起:

1.注意軀幹及四肢的肌力訓練在中風康復期就要進行大腿肌肉力量和踝、膝、髖關節的功能鍛煉, 包括關節活動範圍與肌肉力量的恢復鍛煉, 可在床上進行。 同時要進行腰部、背部和腹部的肌肉力量鍛煉, 這對日後站立行走, 維持機體平衡至關重要。

2.循序漸進地進行坐、站、行的訓練先是坐於床上, 逐漸過渡到坐於床沿, 然後站起來, 練習平衡與蹲下, 最後邁步行走。 需要提醒的是, 開始階段, 患者的力量還不足以支撐身體重量, 需要有人陪伴保護,

以防不測。

3.配備合適的拐杖要知道, 拐杖連同兩腳所構成的三點支撐比僅靠兩腳支撐要穩當得多。 患者不要嫌麻煩, 或者自以為影響形象而過早捨棄拐杖。

4.注意衣著穿戴當能夠獨立行走時, 患者需配備一根適合自己的拐杖, 隨身攜帶。 衣服簡潔利索, 可以減少牽扯。 鞋子要合腳, 最好不必系鞋帶, 因為鞋帶松了常被踩到, 導致摔倒。 即使及時發現了, 要老人彎腰綁縛也很危險。

5.去除活動範圍內的障礙保持道路通暢, 避免跨越障礙物和不必要的碰撞。 同時要有充足的照明, 夜間能清楚地看見道路。 上下樓梯時, 應靠近扶手一邊, 一手把著扶手, 一手撐著拐杖。 上樓梯時, 健腿先上, 然後患腿再上。 一次上一級臺階比雙腿交替上樓更安全。

下樓時, 應先下患腿, 再下健腿。

6.衛生間避免滑倒首先, 衛生間設備應儘量簡潔, 不放雜物, 保持行走通暢, 不會磕磕碰碰。 其次, 要在浴缸周圍、馬桶附近安裝適當高度的把手, 便於老人站起坐下時能扶一把。 再有要保持地面乾燥無積水, 防止打滑。 浴缸內最好鋪上防滑的橡膠墊。

7.儘量不去人多擁擠的地方, 避免不必要的碰撞常曬太陽, 多食營養豐富及含鈣較多的食品, 適當補充鈣劑及抗骨質疏鬆藥物, 以改善骨質疏鬆。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