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天是生產水果的黃金時節。 許多人認為, 只要是新鮮的水果都對人體健康有利, 其實不然, 水果並不是能完全玉健康飲食劃上等號, 吃飯不當或過多便會引發所謂的“水果病”。 常見的“水果病”有以下幾種, 快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荔枝病”
據介紹, 每到夏季, 因為進食水果不當前而來醫院看病的人並不少。 市中醫醫院內科主任董耀榮分析, “水果病”主要是因為市民不瞭解水果的屬性而盲目進食, 且一次性大量進食造成的。 尤其是現在正是荔枝的上市季節, 荔枝本身糖份很高, 小兒不適合多吃,
專家提醒, 要避免“水果病”, 首先要瞭解水果的屬性和自己的體質。 從中醫角度來說, 人的體質有寒熱之分, 水果按其食物屬性也分為熱性、寒性和中性水果。 體質偏熱的人應多吃涼性的水果, 體質偏寒的人要多吃溫性的水果, 體質不寒不熱的人, 不管吃哪類水果, 只要不過量, 一般都不會有大礙。 而水果按其食物屬性也有熱性、寒性和中性。 比如:榴槤、荔枝、鳳梨、龍眼、水蜜桃、芒果等屬熱性;山竹、奇異果、西瓜、香瓜等屬寒性;蘋果、生梨、葡萄、香蕉等屬中性。
專家提醒, 避免“荔枝病”可在吃荔枝時喝些淡鹽水, 或者預防性地喝些涼茶、綠豆湯、金銀花水或冬瓜湯等。 一些傳統飲食保健良方能助你遠離“水果病”的困擾。
“酸果病”
在夏天有針對性地食用水果, 可達到滋養作用, 但如果不瞭解自己的體質和水果的屬性, 進食不當, 反而會得 “水果病”。 像楊梅、李子等酸性水果, 其中所含的酸性物質不易被氧化分解, 容易導致體內偏酸, 一般不宜多吃。
對於有潰瘍病的患者, 不宜多吃酸性水果;對於有便秘的人, 應少吃酸性水果, 以免加重便秘。 專家還提醒, 香蕉、番茄、柿子、橘子、山楂等, 都不宜空腹吃。 同時, 糖尿病患者和易脹氣的人, 吃西瓜要控制量。
“榴槤病”
不少人為了減肥, 在水果旺收季節拒絕飯菜, 用水果來充饑, 還一心想達到瘦身、美容的效果。 因為不分水果涼性、熱性, 只貪圖好吃, 結果適得其反。 最近, 因為貪吃荔枝而上火, 甚至導致發燒、口腔潰瘍、便秘、齒痛的病人也很多見,
醫生說, 榴槤雖是滋補果王, 但並非人人適宜, 尤其是陰虛體質的人不能多吃。
此外, 不少家長以為西瓜是夏天解暑的佳品, 不僅味道好, 孩子更喜歡。 但他們殊不知, 西瓜本身是易瀉的水果, 冰凍西瓜更易刺激小兒腸胃, 稍不注意衛生, 可能導致急性腹瀉。
“芒果病”
由於芒果的性質帶濕毒, 所以患有皮膚病和腫瘤的朋友, 一定要注意避免多吃芒果。 「濕」是中醫學上六個致病原因之一。 皮膚病如濕疹、瘡瘍流膿, 婦科病如白帶, 內科病如水腫、腳氣等, 都可謂之「濕」, 體質帶濕者再進食濕毒食物如芒果, 可能會令情況惡化。 反而有些人會擔心, 吃芒果令青春豆增加,
唯一要注意的是, 芒果性質帶濕毒, 若本身患有皮膚病或腫瘤, 應緊記避免進食。 根據個人經驗, 即使本身沒有敏感者, 一口氣吃數個芒果也會即時有失聲之感。 幸好, 那喉涸聲嘶, 嘴唇浮腫的後遺症, 可即時用淡鹽水漱口化解。
“桃子病”
桃子纖維能預防便秘, 同時也是補氣養血佳果。 但桃子再好也不能貪吃, 否則易引起腹脹, 還可能導致毛囊炎, 也就是癤子。
相對來說, 內熱的人不宜多吃桃。 拿桃子當飯吃易上火, 口幹、口渴、嚴重的還會長癤子。 對於上火引起的便秘, 吃桃子反而會加重便秘。 消化不良者、對桃毛過敏者以及老人、兒童也不適合多吃桃。
吃前可用鹽直接搓桃皮, 再用水沖洗, 能較乾淨地去除桃毛。 如果是剛從樹上摘下來的鮮桃, 最好放半天等其暑氣散盡再吃, 一天吃桃最好不超過兩個。
“李子病”
成熟的李子有促消化、增加食欲的效果。 但李子果酸含量高, 多吃傷脾胃, 易引起胃痛, 兒童不宜多吃。 胃酸缺乏、食後飽脹、便秘者可適量吃一些。 此外, 未成熟的青李子千萬別吃,否則會出現中毒現象。熟李子與冰糖一起燉,有潤喉開音作用,適宜教師、演員音啞或失音者食用。
未成熟的青李子千萬別吃,否則會出現中毒現象。熟李子與冰糖一起燉,有潤喉開音作用,適宜教師、演員音啞或失音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