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止是調味品 薑的分類以及保健作用

薑在我們的廚房裡大多扮演調味的角色, 但一旦身體出現微恙, 薑就發揮了更大的妙用。 今天就讓我們細數一下薑的分類以及保健作用吧。

生薑

為薑的新鮮的根莖, 性味辛、微溫。 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 被中醫譽為“嘔家聖藥”。 可用於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嘔吐、喘咳、脹滿、泄瀉等。 如用生薑、紅糖熬制的姜湯可活血驅寒, 就是防治風寒感冒的一劑良藥。 此外, 生薑還能解半夏、南星、魚蟹之毒。

乾薑

為薑的乾燥根莖, 性味辛、熱。 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的功效。 由於乾薑能守能走,

性熱而偏燥, 故對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濕者以及寒飲伏肺的喘咳頗為相宜, 又因為力速而作用較強, 用於回陽救逆, 其效甚佳。 常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等症的治療。 如用於溫中散寒的大建中湯、理中丸, 回陽救逆的四逆湯, 溫肺散寒而化痰飲的小青龍湯。

炮薑

為乾薑炒至表面微黑、內呈棕黃色而成, 性味苦、辛、溫。 具有溫中散寒、溫經止血的功效。 炮姜的辛燥之性較乾薑弱, 溫裡之力不如乾薑迅猛, 但作用緩和持久, 且長於溫中止痛、止瀉和溫經止血。 可用於中氣虛寒的腹痛、腹瀉和虛寒性出血。 如用於脾胃虛寒之腹痛、腹瀉、霍亂轉筋的附子理中丸, 治脾胃虛寒便血的艾葉丸。

薑的做法及其作用

1、薑片糖;取當年生長鮮生薑, 于夏秋間, 采新薑洗淨。 切片加溫與白煻一起製作薑片糖, 可用於胃寒, 肺寒, 虛寒之人食用。

2、醃制薑, 取鮮嫩新薑, 洗淨, 去皮, 曬軟。 取來用鹽揉再加入紅酒糟, 拌均。 於陶瓷罐中密封好。 過七天后取出可食用, 有開胃之功。 百姓常用于下飯的菜。

3、鮮薑之用。 一般藥用之薑皆隔年老薑為好。 因其辛辣芳香味濃。 常中藥方劑中, 比如‘桂枝湯中的生薑。 ’等方。 如果是在野外全身被大雨淋濕, 回到家中是換去濕衣後, 煮一碗生薑紅糖熱湯服下, 這樣可去寒濕。 平時常煮生薑紅糖熱湯服。 對於溫身體祛風寒也是有用的, 在農村有些年齡較大的人時常也見用。 對於局部酸痛或筋骨痛者。 可用老薑母與紅糖一起打爛包在患處。

有較好的去風寒濕痛的作用。 生薑之辛, 紅糖之甘, 化陰可營養筋, 其性之溫, 可化其陰寒通血脈。 這些老百姓的方法確有用。

4、取薑汁用。 洗淨老薑母, 涼曬去水氣後。 取物榨出薑汁10至30, 與鮮竹瀝10至30, 少許明礬1至5, 共同調均。 可治痰塞咽喉之急救用。 也可用腦部血阻之病。

5、取薑粉。 采較多量的鮮老薑母洗淨, 榨取汁沉澱, 去水後曬乾。 取乾薑粉與白煻, 制壓小塊。 食用時。 開水沖之。 有溫胃散寒之功。 與蜂蜜調服可治虛寒之咳嗽。 亦平寒人之喘。

6、煨薑之用。 其性味, 辛, 熱。 現代居隹的生活方式, 煨薑較難做。 以前人燒飯用的大鍋灶, 因燒的是柴草有灰炭, 可將老薑母, 用水和黃泥厚包于薑外(也有用毛紙幾層包濕的), 入火灰中煨。 泥土幹後取出薑用。

內服可用於胃寒腹瀉, 常與他藥合用。 外用;取煨好熱薑切開沾茶子油, 用於推拿按摩。 等病。

7、姜皮之用。 其性味, 辛, 涼。 有袪表利水之用。 小時候在鄉下, 看老奶奶用刀刮姜皮, 與蔥根, 茶葉煮水與小孩服用。 其義取其涼也。

8、乾薑之制與用。 其性味, 辛, 熱。 此姜要用隔年老薑。 清洗淨後。 切片用沸水微泡, 撈出曬乾。 用乾燥風乾更好。 此成品外白, 有粉, 有清香薑味。 百姓中常見將乾薑磨成粉。 用時與糖調用。 辛以通, 甘以補。 也有的地區, 用無煙之火把生薑烘乾。

需要注意的是, 陰虛血燥內熱傷津之人少用薑, 夜晚也不適合吃薑。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