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運動防治骨質疏鬆原理

運動對於骨質疏鬆的治療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其作用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運動的應力效應, 運動對激素和細胞調節因數的效應以及運動的鈣調節效應。

一、運動的應力效應

運動對骨產生的應力會導致骨組織產生變形和微缺損,引起骨小管內液的流動,產生剪切應力和流動電壓。 這一系列效應,作用於骨細胞突起表面的刷狀微絲,就會使其產生電位變化或啟動其表面感受器,進而使骨細胞內發生一連串的生物學反應。 這些生物學反應又合成為生物化學信號指令,通過細胞間隙的連接,傳遞到骨表面的骨襯細胞,使其合成和分泌有關因數,進而啟動骨建造或骨重建等骨生物調節機制。

這一機制,使骨骼能通過自我更新來修復缺損或通過自我調整來適應新的力學環境。 從上述骨的功能適應性原理可知,正常限度內的應力刺激是骨正常發育的必要條件。 骨的構成,是由骨膠原與羥磷灰石等有機質及無機鹽按照大約1:1的比例構築而成。 正常的骨骼是是具有結晶樣重複結構的骨膠原組織。 運動通過肌肉的活動對骨骼產生應力。 而骨骼應力的增加會使骨骼產生負壓電位元,易結合陽性鈣離子,促進骨形成。

二、運動對激素和細胞調節因數的效應

人們通過多年臨床及實驗研究證實,目前,醫學界所發現的可調控骨量激素至少已有8種。

它們包括雌激素、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活性維生素D、甲狀腺素、雄激素、皮質類固醇激素、生長激素等;同時,還有多種細胞因數,包括與骨骼形成有關的因數以及與骨骼吸收有關的因數兩大類。 運動對骨量的刺激作用,可導致骨骼形成的相關調節激素和細胞調節因數濃度升高,或引起骨骼吸收的相關調節激素和細胞調節因數濃度降低,從而影響骨代謝過程。 有研究者觀察了180名女性更年期綜合征患者。 通過實施16周有氧運動,觀察了她們在運動前後的雌性激素水準。 其觀察結果提示,有氧運動可明顯提高更年期女性雌二醇、孕酮的水準。 又有研究者通過實驗研究表明,長期進行木蘭拳練習可以使圍絕經期婦女的甲狀旁腺激素下降。
近期的一些醫學研究表明,運動能誘發人體內生長激素釋放激素水準的增高,促進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並增加胰島素樣生長因數1的產生和釋放,還能增高血睾酮的水準。

三、運動的鈣調節效應

鈣是骨骼系統的重要營養元素,人體內99%以上的鈣存在於骨骼。 缺鈣是導致骨質疏鬆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運動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利用和在骨骼內沉積,對骨質疏鬆症有積極的防治作用。 而經常進行戶外運動,還可接受充足的陽光,使體內維生素D濃度增高,並能改善胃腸功能及鈣磷代謝。 這就更加促進了體內鈣吸收。 適宜運動又可使人的食欲增強、促進胃腸蠕動和增進消化功能,而提高對鈣等營養物質的吸收率,並促進骨骼的鈣化。

另外,運動能增加骨皮質的血流量,有利於血液向骨骼內輸送鈣離子以及破骨細胞向成骨細胞轉變,以促進骨骼的形成。 因此,運動在增加骨質的同時,也增加了人體對鈣的需求量。 反之,如果人體長期不運動,骨質對鈣的需求量就會減少,大量的骨鈣會游離到血液中,並隨尿液排出體外,從而降低了骨密度。 有研究指出,如果讓大鼠以60%最大攝氧量的強度運動3~4周時,血鈣會明顯降低。 這說明,運動能導致骨骼組織利用血鈣增多。 還有試驗研究發現,正常年輕人在6周臥床之後,尿液中鈣的排泄量能增多到正常人的2倍。

四、運動的其他效應

目前,醫學界針對骨質疏鬆症採取的所有措施,其最終目的就是要預防骨折、維持人較高的生活品質。 因為,運動能高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促使全身新陳代謝旺盛,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身體的靈敏性、協調性和平衡性,減少摔跌。 運動對人體產生的所有作用都能有效地減少骨質疏鬆引起骨折的危險性。 有研究顯示,對絕經後婦女進行抗阻訓練,能通過控制對骨質疏鬆所致骨折的多個危險因素,減少其發生骨折的危險性。 疼痛是骨質疏鬆症最主要的和最重要的主訴和特徵。 如何減輕骨質疏鬆症患者的腰背疼痛?目前,已成為臨床醫生治療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首要任務。 有研究者通過臨床研究證實,通過運動治療骨質疏鬆症患者的腰背疼痛有良好效果。 這可能與運動能增加腰背部的血液供應,改善局部骨骼、肌肉的組織結構,促進體內鎮痛物質如β內啡肽等的釋放有關。

綜上所述,運動對保持人體骨骼及全身的健康十分重要,能減少骨質疏鬆的危險性和危害性,並能緩解其症狀表現,使人能夠維持較高的生活品質。因此,運動療法對骨質疏鬆症的預防與治療有著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這可能與運動能增加腰背部的血液供應,改善局部骨骼、肌肉的組織結構,促進體內鎮痛物質如β內啡肽等的釋放有關。

綜上所述,運動對保持人體骨骼及全身的健康十分重要,能減少骨質疏鬆的危險性和危害性,並能緩解其症狀表現,使人能夠維持較高的生活品質。因此,運動療法對骨質疏鬆症的預防與治療有著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