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膽石症怎麼養生保健方法

一、飲食、起居、情志調節均須兼顧

中醫認為, 人有五臟六腑, 膽為六腑之一, 又為中精之腑, 內藏金汁(膽汁), 膽附屬於肝, 主疏泄, 其作用是調節膽汁的儲藏與排泄, 參與水穀精微的消化與吸收, 肝膽功能的正常與否與膽石症有直接的關係。 如飲食失節、寒溫不適、情志損傷等因素刺激, 可引起人的肝膽失其調節與疏泄, 則體內濕熱內生, 氣機不暢;久則濕熱煎熬膽汁成石;膽石停留, 濕熱不清, 進一步發展可導致體內熱盛蘊毒, 毒熱或薰蒸肌膚發黃, 或深陷營血發厥, 引起全身性的危重症候。 老百姓都知道愛吃肉飲酒、肥胖、不愛吃早餐容易患膽石症,

殊不知一些患消化疾病、減肥、素食主義、不良生活習慣(吸煙、缺乏體育鍛煉)、工作緊張壓力大都很容易導致膽石症, 其主要原因是以上情況違背人體內的陰陽平衡, 導致消化及代謝的紊亂, 因而得病。 所以中醫強調, 五穀可養人, 亦可害人, 情志損傷為百病之長。 中醫極其重視膽石症病人的飲食、勞逸和情志諸方面調攝, 所謂“三分治、七分養”。

二、“治病求本”、“標本緩急”、“標本兼治”

中醫治病在乎治本。 膽石症的發生, 是由於臟腑功能失調, 引起膽汁代謝異常而病, 因此中醫通過調理臟腑、疏肝利膽等方法, 糾正消化、代謝上的紊亂, 維持肝膽正常的功能, 通過中藥或配合其他一些療法,

可以使一些患者的膽石排出、消失;還可以防止膽囊或膽道炎症的發生;較長時間服用中藥並能起到預防結石再發的作用。

中醫治病“急則治標、緩則治本”。 膽石症治療的原則是利膽去石, 從根本上消除疾病。 但出現炎症或急性症狀時, 就要把治療的重點放在解毒抗炎上, 及時緩解症狀, 控制病情, 避免導致膽囊化膿、穿孔, 或膽管炎症的出現。 臨床實踐證明, 中藥治療可以使許多病人避免急症手術, 防止因手術引起的一些併發症。 待病情好轉後可進一步進行病因治療。 所以中醫治療膽石症不是一成不變的, 它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

“標本兼治”。 中醫還十分重視對“症”的治療。 臨床大部分膽石症病人常常表現有腹脹、咯逆、食欲不振和大便不暢等消化不良症狀,

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飲食。 通過中醫中藥治療, 可以改善症狀, 維持病人的正常生活。 中醫治病的另一特點是“整體觀念”。 有些病人除了膽石症之外, 可能還有其他器官的病變, 這些疾病相互影響, 比如膽心綜合征等。 中醫認為人體全身各器官是相互聯繫的, 病與病之間也有一定的因果關係, 因此在治療上必須重視局部並兼顧全身。 臨床許多病人來看膽石症, 吃中藥後不但膽石症的症狀好轉, 其他病的症狀也有改善, 從而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

三、“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醫歷來強調疾病的預防, 也就是“養生”之道, 包括食療、體療以及修身養性等內容。 膽石症的防治也離不開這些問題,

總結起來, 患者應注意以下一些方面:合理的膳食(低脂、低蛋白、低膽固醇、少食油炸食物等), 飲食要節制、節律;適當的體育鍛煉, 並根據年齡、體質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保持正常的心態面對工作與生活, 正視自己的疾病, 如過分輕視或看重疾病都會對疾病的治療產生不良影響;還可向醫生學習瞭解一些有關膽石症自我保健的方法, 如按摩等。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和胃石症怎麼辦

    你的這種情況可能是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建議用三聯療法,以一種抗生素或兩種抗生素,一種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一種胃粘膜保護劑聯合使用,效果比較好 [詳細答案]

  • 2回答

    耳石症怎麼治療

    您好,您可以採用手法復位治療,具體就是醫生根據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給予不同復位治療,通過改變患者頭部位置,讓脫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來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經末梢,自然也就不會頭暈了。 [詳細答案]

  • 3回答

    耳石症怎麼治

    您好,耳石症手法復位一般一次見效,個別患者需要多次重定才能治癒。一般門診治療即可,個別需住院多次復位。患者復位時會誘發眩暈,偶爾會發生嘔吐(需有家屬陪同),但一般持續時間短暫,無明顯不良後果。復位成... [詳細答案]

  • 3回答

    耳石症怎麼確診

    您好,在診斷耳石症時,顱腦CT或MRI可用以排除顱腦病變引起的眩暈,電測聽、聲阻抗、甘油試驗可用來鑒別診斷美尼爾綜合症,當然,通過簡單的體格檢查也可以達到鑒別診斷的目的。所以,醫生要親自檢查患者,才... [詳細答案]

  • 3回答

    耳石症怎麼辦

    您好,患者可以採取保守治療,此症預後良好,可在一年左右不治自愈。個別長期不愈者可採用對症療法,如口服安定、穀維素藥物。亦可採用強迫體位鍛煉,利用具有疲勞反應的特性,每日固定在誘發體位上進行長期鍛煉,...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