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膳食>營養飲食>正文

旅行前吃些細菌可防腹瀉

一項對美軍2022名參戰官兵的調查顯示, 57%的人至少發生一次腹瀉, 32%的人發生兩次或兩次以上的腹瀉, 17%的人腹瀉並伴有發熱, 22%的人由於腹瀉要尋求醫治, 20%的人因腹瀉而不能參加戰鬥。

究竟是什麼腹瀉如此厲害?它就是人們經常提到的“旅遊者腹瀉”。

不主張預防性吃抗生素

顧名思義, “旅遊者腹瀉”就是發生在旅行期間的腹瀉, 通常發生在旅行開始的第3~7天, 平均持續3~5天, 多能自愈。 它可由多種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及寄生蟲等)引起。

暑假到了, 很多人都打算陪孩子出去旅遊。 那麼, 該怎麼作好這場“防腹瀉”的戰鬥準備呢?

說到這, 又得引用美軍的故事了。 為了減少“旅遊者腹瀉”對戰鬥的影響, 美軍曾嘗試使用“不超過3周的抗生素療法”來預防腹瀉, 果然有效。 不過, 由於抗生素對腸道正常菌群的破壞, 反而增加了多種微生物感染的機會, 因此, 現在多數學者不主張用抗生素來預防“旅遊者腹瀉”。 再說, 使用抗生素也容易使旅遊者形成一種誤解, 以為自己獲得了安全保障, 從而忽略飲食衛生的重要性。

事實上, 發生“旅遊者腹瀉”的原因, 主要是吃了一些不潔的食物或飲用未經煮沸的水, 感染各類型的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 所以, 預防的首要原則, 就是在旅行期間, 注意個人及飲食衛生。

提前7天“吃菌”, 預防腹瀉

有些資料說, 在旅遊之前,

“吃些細菌”可以預防腹瀉。 是否可行呢?

“吃些細菌”, 其實是指服用一些微生態製劑, 如合生元、媽咪愛、培菲康、金雙歧等。 這類製劑能克服抗生素所造成的菌群失調、耐藥菌株的增加, 以及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 而且一般都比較安全。 在歐盟一些國家, 它已成為食品添加劑, 可用于預防“旅遊者腹瀉”。

人們可以在旅行前7天開始服用, 且旅行期間要堅持服用。 不過, 大家要明確一點, 畢竟微生態製劑不是銅牆鐵壁, 它不可能完全避免所有“旅遊者腹瀉”的發生。 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部分益生菌(如雙歧桿菌)在常溫下由於厭氧和怕濕, 容易由活菌變為死菌, 結果喪失了活性。 因此, 益生菌的保存是否妥當, 也影響到其療效。

目前, 有些產品採用特殊工藝進行包裝,

使益生菌在常溫下也能保持很高的活性。 儘管如此, 這些產品仍應保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 市場上有一些低溫保鮮袋(可以短時間保存雪糕、冰塊等), 大家不妨用來暫時保存這些製劑;當每到一個落腳點時, 就應將產品放進冰箱, 因為溫度越低, 有益菌存活率越高, 活性越強。

腹瀉了, 用不用抗生素

由於腹瀉不能百分之百預防, 如果真的在旅途中不幸出現腹瀉, 該怎麼辦呢?

首先, 我們要清楚, “旅遊者腹瀉”大多是自限性的, 通常不需要治療;尤其是屬於病毒性腹瀉的話, 原則上不需要服用抗生素。

不過, 在旅遊期間, 畢竟受到條件的限制, 難以依靠實驗室檢查來分辨究竟是細菌性腹瀉還是病毒性腹瀉;再說,

不吃藥, 可能大家也不安心。

因此, 如果出現了發熱、血便、脫水和(或)腹痛, 多考慮是細菌引起的腹瀉, 可以嘗試使用抗生素治療, 如諾氟沙星400毫克, 每日2次, 連服3天。 但要注意, 兒童不能服用該藥, 可選擇利特靈或黃連素。

如果病人出現了脫水, 還應使用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口服補液鹽(簡易配製方法:水1升, 鹽1/2茶匙, 蘇打1/2茶匙, 蔗糖4湯匙)。

連結:警惕霍亂和痢疾

如果無發熱, 無裡急後重感, 起初大便含糞質, 後來變為黃色水樣便或“米泔水”樣便, 次數頻, 每日達數十次, 嘔吐多發生在腹瀉後, 且次頻量多, 感覺病人迅速進入脫水狀態的話, 考慮有霍亂的可能, 應讓病人大量飲用口服補液鹽, 同時馬上將病人送往當地醫院就診。

另外, 若老年人或兒童突然出現高熱、精神委靡、嗜睡、驚厥、昏迷, 甚至發生呼吸及迴圈功能衰竭等嚴重症狀, 而胃腸道症狀卻不明顯, 應考慮中毒性菌痢的可能, 也要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線上獨家使用,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 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