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脊柱側凸

脊柱矢狀面有四個生理彎曲, 額狀面不應有任何弧度, 一旦向兩側出現弧度, 則稱為脊柱側凸(scoliosis)。 脊柱側凸是由多種病因所致, 可概括為兩大類, 即功能性脊柱側凸及結構性脊柱側凸。

功能性脊柱側凸, 即代償性脊柱側凸, 沒有脊柱內部結構破壞。 該畸形除姿勢不正外, 還有某些器官畸形代償形成, 如下肢不等長, 骨盆傾斜繼發髖關節內收或外展, 坐骨神經痛等。 x線特徵:脊柱結構無破壞, 脊柱僅呈c形彎曲。

結構性脊柱側凸:由脊柱的骨骼、肌肉及神經病理改變所致。 結構性脊柱側凸分類如下:

1.先天性脊柱側凸如先天性半椎體、脊髓縱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等。

2.骨源性脊柱側凸①胸廓疾病(膿胸、胸廓成形術後);②放療後遺症;③其他骨病, 如脊柱結核、良性或惡性腫瘤。

3.神經源性脊柱側凸①脊髓灰質炎後遺症;②神經纖維瘤病, 脊髓空洞症。

4.肌源性脊柱側凸 ①肌營養不良;②其他肌組織疾病。

5.特發性脊柱側凸原因不明, 有學者認為與遺傳有關。

病理

脊柱側凸病因不同, 病理變化相似。 根據病理變化特點分為可逆性與不可逆性。 可逆性一般發生於功能性(代償性)即姿勢性脊柱側凸, 常見於胸段或胸腰段, 多數凸向右側, 凸向左側者較少, 以單側凸為主, 站立或行走明顯, 平臥或懸吊時消失。 X線檢查顯示一個側凸弧, 骨質結構無改變。 可逆性脊柱側凸如延誤治療,

長期脊柱一側軟組織攣縮, 亦可導致脊柱結構性改變(如椎體楔形變, 胸廓畸形等)。 不可逆性側凸, 一般指結構性脊柱側凸。 結構性脊柱側凸畸形較固定, 不為體位改變而消失或增加, 常合併胸廓畸形, 脊柱凸側胸前壁凹陷, 後壁隆起;凹側胸前壁凸起, 後壁下陷, 肺功能下降。 典型x線正位元片顯示三個側凸, 亦稱s狀畸形, 中間側凸為原發, 上、下側凸為代償。 脊柱側凸常同時合併脊柱旋轉畸形, 脊柱側凸合併肋骨向後突出形成邊脊, 稱剃刀背畸形。

臨床表現

脊柱側凸, 原因不明者約為80%, 多數為姿勢性, 男孩較少。 早期畸形不明顯, 亦無脊柱結構變化, 易於矯正, 然而往往易被忽視。 10歲以後, 椎體第2骨骺發育迅速,

1~2年後側凸明顯, 凸側肩高, 凹側肩低, 易被識別。 嚴重者可繼發胸廓畸形, 胸腔容積縮小, 引起氣短、心悸、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內臟功能障礙。 脊柱側凸長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療, 可出現脊髓神經牽拉或壓迫的症狀。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 脊柱側凸易於確診。 通過x線檢查, 可排除脊椎腫瘤, 結核及類風濕關節炎等。

X線特殊檢查

(1)確定脊柱側凸是否穩定:一般取決於x線顯示髂骨翼骨骺發育程度。 16歲時, x線示髂骨翼上骨骺連接成帽形, 即示脊柱側凸已達到穩定期, 否則為不穩定期。 脊柱側凸手術治療時間應於穩定期後。

(2)脊柱側凸的測定:不論確定脊柱側凸的嚴重程度, 還是治療前後的準確對比、外科治療計畫的設計, 均需準確的測量。

測定前需拍攝第1胸椎至第1骶椎立位及臥位正側位元x線片, 根據表現測出側凸的角度, 具體方法如下:凸的矯正手術都是這三種手術原則的綜合應用。 輕度脊柱側凸可單行椎體間植骨融合, 或凸側楔型截骨。 嚴重的脊柱側凸常需先行軟組織松解, 再用器械矯正側凸畸形(即時或2周後), 必要時輔以截骨或植骨。 哈靈通棒(HarringtOn)是一種經典二維矯正器械。 三維矯正器械種類很多, 各有優缺點。 C—D器械(Cutyrel—Dubousset)是最早的三維矯正器械。 脊柱側凸手術方式和器械的選擇要根據患者身體狀況、醫療技術、設備條件綜合考慮。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