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一周心情的變化

人體循環“七日節律”

古埃及人有“七日神力”一說, 認為生命過程(包括疾病的徵兆)有7天重複的週期性, 現代醫學也證實了這一規律。 據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介紹, 一種疾病首次急性發作, 要判斷它是否轉為亞急性或慢性, 常以7天為界限;感冒了, 治療要7天, 若7天不愈就不再是感冒, 可能合併了支氣管炎、肺炎、鼻咽炎等疾病, 或壓根就不是感冒;手術後拆線的最佳時間是術後第7天;器官移植後出現的排異現象, 常發生在術後的第7、14、21或28天。

在一周的生理週期裡, 人體組織工作效能會發生明顯變化, 既表現在體力上,

也反映在智力上。 一般說來, 星期一這天能力最低, 表現為精神欠佳, 情緒低落, 意志消沉, 心緒不寧, 之後逐漸恢復, 精力充沛, 體輕手巧, 情緒樂觀, 思維敏捷, 到了星期五, 又轉向衰退。

心理學家發現, 學生一周的學習效率, 星期一最低, 星期二開始提高, 星期三、星期四最高, 星期五變低。 困擾現代人的心臟病、腦卒中的發病高峰, 也有“七日節律”的特點。 據調查, 城市居民中, 星期一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最高的一天, 發病及死亡的危險要比其他幾天高出40%左右。

${FDPageBreak}

合理雙休, 週一好心情

專家認為雙休日不同的生活方式對機體生理功能有直接的影響。 星期一這天能力弱、精神差, 從客觀上來說, 是周日生理功能減弱的延續,

而主觀上, 與雙休日缺乏合理安排有關。 週六、日勞作過度, 或飲食不節, 或起居失常, 會加重週一的功能弱化。 如能在生理功能趨於衰退的週六、日脫離工作環境, 合理地安排飲食、娛樂等, 做好雙休日保健, 有助於減緩功能下降和情緒低落。

“拼命三郎”應當心

近年來, 許多知名人士以及特殊行業人群早逝或猝死的事件頻發, 其健康問題引發了社會的集中關注。 分析他們罹病或死亡的主要原因, 乃在於勞累過度, 失於調節和保養。 各個行業都有“拼命三郎”, 他們事業心極強, 神經始終繃得緊緊的, 一年、幾年都沒有真正休息過。 因酷愛事業, 不知疲倦, 其體力、情緒的波動週期已很難表現出來。

專家認為一周的生理週期不是一成不變的,

工作熱情、興趣愛好以及專注程度都會改變生理週期。 但是, 長時間的緊張勞作是以損害健康為代價的。 人的體力精力需要保持收支上的平衡, 一段時間的緊張勞作, 勢必需要相當甚至更多的時間來調整, 才能使機體恢復到正常狀態。 有些人長年累月埋頭工作, 機體得不到及時休整, 最終落得疾病纏身, 甚至英年早逝, 給家庭、社會造成慘重損失。

現行的雙休制度, 從制度上給健康提供了保障, 但對“工作狂”來說, 更加需要的是保健意識的提高及家庭、社會的督促。 施仁潮說, 如能“做五休二”最好, 不行的話, “做六休一”也可, 再不行, 一天中也要抽點時間來調節精神, 做做運動, 注意飲食。 身體好才有事業的“長盛不衰”。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