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血瘀證虛中夾實, 以氣虛和血瘀的症候表現為辨證要點。 面色淡白, 身倦乏力, 氣少懶言, 為氣虛之證;氣虛運血無力, 血行緩慢, 終致瘀阻絡脈, 故面色晦滯;血行瘀阻, 不通則痛, 故疼痛如刺, 拒按不移, 臨床以心肝病變為多見, 故疼痛常出現在胸脅部位;氣虛舌淡, 血瘀舌紫暗, 沉脈主裡, 澀脈主瘀, 是為氣虛血瘀證的常見舌脈。
疼痛如針刺刀割, 痛有定處而拒按, 常在夜間加劇。 腫塊在體表者, 色呈青紫;在腹內者, 堅硬按之不移, 又稱之為疤積。 出血反復不止, 色澤紫暗, 或大便色黑如柏油。
面色黧黑, 肌膚甲錯, 口唇爪甲紫暗, 或皮下紫斑, 或肌膚微小血脈絲狀如縷, 或腹部青筋外露, 或下肢青筋脹痛。 婦女常見經閉。 舌質紫暗, 或見瘀斑瘀點, 脈象細澀, 總之以痛、紫、瘀、塊、澀為特點。
氣虛血瘀如何調理
飲食調理
氣滯血瘀體質宜選用有行氣、活血功能的飲食, 例如:白蘿蔔、柑橘、大蒜、生薑、茴香、桂皮、丁香、山楂、桃仁、韭菜、黃酒、紅葡萄酒、洋蔥、銀杏、檸檬、柚子、金橘、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 此外, 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
氣滯血瘀體質宜少吃鹽和味精, 避免血黏度增高, 加重血瘀的程度。 不宜吃甘薯、芋艿、蠶豆、栗子等容易脹氣的食物;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鰻魚、蟹黃、蛋黃、魚籽、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 防止血脂增高,
藥物調理
氣滯瘀血體質宜用行氣、活血藥疏通氣血, 達到“以通為補”的目的。 如柴胡、香附、郁金、當歸、川芎、紅花、薤白、枳殼、桃仁、參三七、銀杏葉等行氣、活血藥, 有助於改善氣滯血瘀體質。 應根據氣滯血瘀部位不同靈活選用。
氣滯血瘀體質如有情緒抑鬱, 應以心理疏導為主, 配合疏肝理氣解鬱藥物, 如柴胡、郁金、青皮、香附、川芎、綠萼梅、八月劄等。
氣虛血瘀如何調理?小編在文中已經為大家介紹了最重要的飲食調理以及藥物調理了, 如果你出現了文中列舉的氣虛血瘀的表現, 那就要趕緊行動起來, 不要讓小病變成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