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縮性病變,其實質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復損害後,
由於粘膜特異的再生能力,
以致粘膜發生改建,且最終導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體的萎縮,
甚至消失,
是一種常見病,
也是部隊多發病之一,
其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
本病十分常見,
約占接受胃鏡檢查病人的80~90%,
男性多於女性,
隨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
自纖維內鏡廣泛應用以來,
對本病認識有明顯提高。
積極治療慢性胃炎才會提高其治癒率,
中藥治療慢性胃炎治癒率也很高。
中醫辯證治療
歷代醫家論述較多,
肝火犯胃
由於恚怒傷肝, 疏泄不暢, 氣機阻滯, 日久化火, 逆犯胃氣, 失於和降而致。 症見吐血鮮紅, 或呈褐色, 便如柏油, 噯氣噁心, 脘脅脹悶, 煩躁易怒。 舌質紅, 少苔, 脈象弦數。 治宜清肝瀉火, 和胃止血。 藥用柴胡、白芍、枳殼、陳皮、香附、川楝子、郁金、黃芩、山梔、川楝子、龍膽草、吳茱萸、仙鶴草、甘草等。
脾氣虛損
由於素體虛弱, 或久病失養, 外感寒邪, 內傷生冷, 中陽不振, 虛寒內生而致。 症見胃脘隱痛, 嘔吐清水, 面色萎黃, 神疲乏力, 甚則嘔血, 大便色黑。 舌質淡胖, 苔白膩, 脈象沉細無力。 治宜健脾益氣, 攝血寧神。 藥用黨參、黃芪、白術、白芍、當歸、茯神、酸棗仁、砂仁、伏龍肝、焦地榆、槐花、甘草等。
熱傷胃絡
由於恣食肥甘, 偏嗜辛辣, 損傷脾胃, 運化失職, 水濕停滯, 日久化熱而致。 症見脘腹脹悶, 衄血嘔血, 高熱汗出, 口渴引飲, 大便黑幹, 小便黃赤。 舌質絳紅, 苔黃燥, 脈象洪數。 治宜清熱瀉火。 藥用黃芩、黃連、大黃、赤芍、丹皮、生石膏、知母、生地黃、側柏炭、大薊炭、甘草等。
瘀血阻絡
由於久病胃痛,
古方謂崧茶
【材料】山楂、麥芽、甘草等天然草本為原料
【製作方法】
1、 每日2次, 每次取1-2袋放入杯中, 用開水沖泡, 3-10分鐘後趁熱飲用, 可反復沖泡至色淡為止。
2、 可根據個人愛好適量加入蜂蜜。
根據古老茶療方法, 專門調理慢性胃炎, 有效減輕慢性胃炎症狀的同時, 全面調理腸胃, 扶正固本, 增強免疫功能, 恢復機體正常活動, 防止慢性胃炎再次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