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假如你的孩子理想是要當城管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老師應邀到一所為民工子弟辦的學校裡講學, 給那裡的出身低微的孩子們講勵志故事。 設計的主題是講理想, 請孩子們說說自己長大後的人生理想。 十歲左右的孩子們, 羞怯地表達了長大後想幹什麼。 有說要開包子店, 有說要賣餅子, 有說要開皮鞋美容店的。 說來說去, 這些孩子們的人生理想都沒有超出自己父母所從事的職業。

這位老師正在深深失望中, 沒料到最後, 一位十一二歲的小女孩站起來發言了, 她怯生生地說:我要好好讀書, 長大後當城管!老師聽到後滿臉驚愕。

原來女孩的媽媽, 前幾天賣菜時, 因為躲追趕, 撞在電線杆上受了傷。 受此刺激, 她才有了這樣的理想。 小女孩說當了城管之後, 看到媽媽賣東西, 她可以慢慢地追, 慢慢地攆。

一個純真的小朋友, 終於憑自己的判斷, 用天真的聲音說出了“長大後當城管!”。 她的聲音聽起來是那樣的弱小, 但又是那麼的石破天驚, 無疑是真正的呐喊了。

理想, 是人生的奮鬥目標。 俄國偉大的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指出, 理想是指路明燈, 沒有理想, 就沒有堅定的方向, 沒有方向, 就沒有生活;每個孩子的理想都是一枚飽滿圓潤的種子, 恰當的鼓勵, 正確的引導, 適度的培養, 必將結出豐碩的成果。

一、遵循經常鼓勵的原則

當有一天, 孩子突然對你說他長大要成為“將軍”或是“明星”的時候,

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報以嘲笑或者諷刺, 認為這是多麼的不切實際和荒唐可笑。 這是孩子理想的萌芽, 我們應該微笑著尊重孩子的夢想, 真誠的祝福孩子的選擇, 儘管未來孩子未必能夠真的實現這個理想。 應該給予孩子陽光一般的鼓勵, 並為孩子的理想拓展更為廣闊的空間。

二、遵循契合實際的原則

每個孩子都是不可複製的, 是上天賜給父母獨一無二的禮物, 因此, 每個孩子的性格、心理、特長也都是千差萬別, 不盡相同的。 作為父母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簡單的比較, 以此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有的父母總愛這樣對孩子說話:“你看我們同事家的孩子小明學習多好,

比你強多了, 你可真差勁”, “你看鄰居小紅考上了省重點, 可你念的卻是普通學校”……殊不知, 有的孩子不擅長學習, 不見得就不擅長其他, 只要把自己的特長和特質發揮好, 甚至發揮到極致, 照樣可以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三、遵循艱苦努力的原則

有了明確理想的孩子要比那些稀裡糊塗的學習和生活的孩子更堅定更成熟一些。 當然, 在孩子樹立理想的同時, 父母也要加以引導, 把孩子的理想從個人興趣出發引導到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聯繫到一起;引導他們把理想建立在較為實際的基礎上, 去掉帶有幻想色彩的成分。 要教育孩子, 理想不是輕而易舉就會實現的, 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 光有理想而不去努力, 不在日常的學習、勞動和生活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

那麼再好的理想也只能是水中之月和鏡中之花。

四、遵循落實行動的原則

父母要促使孩子的理想落實在行動之中。 比如在家裡, 要教育培養孩子獨立的生活能力, 養成良好的學習、勞動和生活習慣, 每做一件事都要堅持到底, 不怕困難。 使孩子認識到, 要實現自己理想必須從現在做起。 父母還要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要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各類競賽活動, 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興趣活動小組, 提高孩子的競爭意識;要鼓勵孩子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志願者行動, 培養孩子的社會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在這些獲取知識和提高能力的活動中, 孩子的意志品質包括實現自己理想的意志力都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五、遵循劃分階段的原則

不同年齡的孩子, 除身體成長有差異外, 心理方面也有不同進展, 因此, 讓孩子樹立理想也要遵循針對不同年齡階段採取不同措施的原則。 從6歲到12周歲, 是孩子的“成長時期”, 孩子開始強調“自我”的存在, 他們的興趣表現十分濃厚, 但還是極不穩定, 這時候, 父母應著重培養孩子濃厚的興趣和持久的耐力, 使孩子通過不斷的努力和能力的提高來逐步建立對自己所擅長領域的強烈的自信心;從12歲到18歲, 是孩子的“青春期”, 也稱“叛逆時期”, 這時期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和看法, 他們不喜歡受到父母的管束, 渴望走出從前的“自我”, 這時候, 是孩子明確所學專業, 確立事業理想的關鍵時期,作為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和“良師益友”,無論在學業上、生活上還是心理上,都要給予孩子恰到好處的指導和幫助,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但絕不能“過線”和“越位”,使孩子產生管得過嚴和看得過緊的心理忌憚。要通過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使孩子能夠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實現切合自身實際的理想。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確立事業理想的關鍵時期,作為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和“良師益友”,無論在學業上、生活上還是心理上,都要給予孩子恰到好處的指導和幫助,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但絕不能“過線”和“越位”,使孩子產生管得過嚴和看得過緊的心理忌憚。要通過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使孩子能夠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實現切合自身實際的理想。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