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期間發生劇烈的小肚子痛, 月經過後自然消失的現象, 叫做痛經。 多數痛經出現在月經時, 部分人發生在月經前幾天。 月經來潮後腹痛加重, 月經後一切正常。 腹痛的特點與月經的關係十分密切, 不來月經就不發生腹痛。 因此, 與月經無關的腹痛, 不是痛經。 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 原發性痛經是指從有月經開始就發生的腹痛, 繼發性痛經則是指行經數年或十幾年才出現的經期腹痛, 兩種痛經的原因不同。 原發性痛經的原因為子宮口狹小、子宮發育不良或經血中帶有大片的子宮內膜,
痛經的飲食調養
婦女在行經前後或經期, 出現下腹及腰骶部疼痛, 嚴重者腹痛劇烈, 面色蒼白, 手足冰冷, 甚至昏厥, 稱為痛經”, 亦稱行經腹痛”。 痛經常持續數小時或l—2天, 一般經血暢流後, 腹痛緩解。 本病以青年婦女較為常見, 是婦女常見病之一。 中醫認為痛經多因氣血運行不暢或氣血虧虛所致。 臨床常見有氣滯血瘀、寒凝胞宮、氣血虛弱、濕熱下注等症。
痛經患者在月經來潮前3-5天內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主。 應進食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 不宜吃得過飽, 尤其應避免進食生冷之食品, 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宮、輸卵管收縮, 從而誘發或加重痛經。 月經已來潮, 則更應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生蔥、生蒜、胡椒、烈性酒等。 此期間病人可適當吃些有酸味的食品, 如酸菜、食醋等, 酸味食品有緩解疼痛作用。 此外, 痛經者無論在經前或經後, 都應保持大便通暢。 盡可能多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白薯等。 因便秘可誘發痛經和增加疼痛感。 有人認為, 痛經病人適量飲點酒能通經活絡, 擴張血管, 使平滑肌鬆弛, 對痛經的預防和治療有作用。
平時飲食應多樣化, 不可偏食, 應經常食用些具有理氣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 如薺菜、洋蘭根、香菜、胡蘿蔔、橘子、佛手、生薑等。 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者, 宜常吃補氣、補血、補肝腎的食物, 如雞、鴨、魚、雞蛋、牛奶、動物肝腎、魚類、豆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