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注意溫差變化。
暴雨天氣, 與濕熱天氣相比, 會有一個較大的溫差, 此時一定要注意添加衣服, 防止因相對低溫而影響身體的抗病能力。 注意保溫有助於提高身體免疫力和抵抗病毒的能力。
其次, 要注意飲食衛生。
大雨衝擊, 使地上的各種污泥雜物都彙集在一起, 水的品質會受到很大影響。 因此被雨水浸泡過的熟食、食品等不能再食用, 蔬菜、水果類也要經過充分的清洗處理或削皮處理等再食用。 尤其注意不要喝生水, 特別是有露天糞坑的農村邊遠地區。 進食前必須洗淨雙手。
第三, 注意行走安全。
在內澇或水災時, 有些市民為了圖方便會脫掉鞋子赤腳蹚水。 對此, 疾控專家認為, 實際上這樣是很不安全的, 易割傷腳, 造成細菌感染。 由於暴雨期間一些居民經常接觸到雨水, 建議接觸雨水後要用清水充分清洗乾淨, 以免引發各種皮膚炎症。
第四, 不在被污染的水中游泳。
儘量減少或避免接觸受到鼠、豬、犬和牛的尿污染的水體, 不在這種水中游泳、洗衣物等, 下水作業儘量穿長筒膠鞋, 保護皮膚不受鉤體病侵襲。 此外, 市民還要注意經常及時地清理居室周邊雨水、垃圾, 減少蚊蟲孳生, 同時注意防蚊和滅蠅。
暴雨可能會使一些建築設施遭到破壞, 也有可能刮倒一些供電設施。 因此, 無特殊需要, 不要在暴雨時到處行走。
編輯推薦:
颱風過後陰雨天警惕病害侵襲
雷雨天氣易致哪些疾病? 專家教你防雷天
夏季多雨八大防病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