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真誠。 夫妻交流切忌因為害怕對方拒絕或批評而表現出口是心非。 隱藏真實情感、不相信愛人足夠成熟、認為愛人無法接受“不”, 這些都不利於夫妻順利溝通和相互信任。 當夫妻發生爭執時, 不妨說:“我需要冷靜思考一下, 1小時後咱們再談。 ”
不一致。 當我們所說的話與身體語言不一致的時候, 傳達的資訊就會讓人誤解。 比如, 說話過程伴隨翻眼、繃緊嘴唇或聳肩, 傳達的言外資訊是“輕蔑”、“防禦”和“已有判斷”等。 專家表示, 保持眼神交流是避免言語與體語不一致的重要途徑之一。 看著對方的眼睛可確保積極傾聽。
不服輸。 有效交流不僅指如何發出資訊, 還應包括讓對方接受的過程。 當談論令人不快的話題時, 人們容易主觀臆斷、指責和自我防護, 這些常會導致不歡而散。 專家表示, 夫妻交流重在解決問題, 而不應持有“非贏即輸”態度。
不耐心。 一些夫婦在爭辯過程中, 不等對方說完就迫不及待地打斷, 一股腦兒自說自話, 中間不留任何停頓及商榷的餘地, 這些都是缺乏耐心的表現。 專家建議, 說話之前數30秒, 讓雙方有思考的時間。 一次不要問太多問題。
不禮貌。 人們常說“家無常禮”。 然而, 夫妻之間交流的確需要講禮貌。 如果只關注愛人的短處, 說話總帶有命令或訓斥的口吻, 結果會很糟。 比如, “別把馬桶蓋豎起來!”“倒垃圾能耽誤你多少時間?”等。
心理頻道小編溫馨提示:夫妻缺乏正確的交流是導致離婚的頭號原因。 美國《赫芬頓郵報》最新盤點出“導致夫妻離婚的5大不良交流方式”, 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