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蹲久了站起來就暈是貧血嗎?預防試試這幾招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覺, 每次蹲下身子一段時間, 尤其是蹲久了, 起來的時候就會覺得頭暈目眩、眼前一片黑, 甚至要暈倒。 這種情況, 不少人會誤以為是貧血的症狀, 隨意買些阿膠、大棗、血豆腐等補血。 其實, 這還真不是這樣, 而是體位變化導致的一過性低血壓狀態, 血壓太低導致腦供血不足, 才會出現上述不適症狀, 這和貧血完全是兩碼事。

案例:體位改變造成低血壓了

有位76歲的老人, 長假期間, 兒子孝敬, 天天開車帶他出去兜一個小時的風, 沒兜兩天, 他得了個怪病。 他下車後登石階回家, 沒登兩級就會跌跟頭。

他有高血壓, 但藥物控制, 血壓一般在140/80mmHg呀?這是怎麼了?就醫, 一番診斷後, 給他裝了個心臟起搏器, 但出院後的第一個星期天, 老人兜風回來, 下了車後, 沒走兩步又跌了跟頭。 反復就醫, 後來才發現, 讓老人跌跟頭的原因是“體位性低血壓”。 他再兜風回來, 在座位上活動一下手腳, 慢慢下車, 站一會, 再登臺階, 就再也沒有跌過跟頭了。

在中老年人群中, 常發現這樣一種現象:起床一瞬間頭暈, 從沙發上站起時頭暈, 上廁所起身時頭暈等。 此時, 人們總會想:“我血壓升高了!”其實這是“體位性低血壓”了!

什麼是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又叫直立性脫虛, 是由於體位的改變, 如從平臥位突然轉為直立, 或長時間站立發生的腦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壓。

通常認為, 站立後收縮壓較平臥位時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 即為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1、年齡:65歲及以上年齡者體位性低血壓常見。 隨著年齡的增長, 人體主動脈和頸動脈的壓力感受器會變得遲鈍, 心臟快速泵血以補償血壓下降的功能也逐漸減弱。

2、藥物:一些特定的藥物可能會導致體位性低血壓。 包括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降壓藥物以及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相關藥物, 治療帕金森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藥物、三環類抗抑鬱藥、西地那非(尤其在與硝酸甘油合用時)、麻醉藥以及酒精。 當治療高血壓的藥物與某些藥物合用時也會導致體位性低血壓。

3、熱暴露:暴露於炎熱的環境中可能導致脫水, 從而引起血壓降低和引發體位性低血壓症狀。

4、臥床休息:因病長期臥床可使人變得虛弱, 站立時可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當病情好轉, 肌肉力量恢復後體位性低血壓可得到改善。

5、妊娠:女性在妊娠時迴圈容量快速增加, 可能導致血壓降低。 因而當快速站起時可能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症狀。 此外, 隨著子宮的增大, 其可壓迫盆腔大血管而減少回心血量。

發生體位性低血壓了, 要如何治療和預防?

1、老人起床或從坐位站起時必須動作緩慢, 遵循三個“1分鐘”的方法, 即醒了睜眼平臥1分鐘, 床邊雙腳下垂坐1分鐘, 床邊扶持站立1分鐘, 然後再緩慢行動。 不要突然站起, 站立後如有頭暈, 應繼續臥床休息。

2、不宜久站, 呈站立狀態時要每隔幾分鐘活動一下。 另外, 彎腰後不可突然站起, 應扶牆或借助其它物體逐漸起立。

3、運動鍛煉可改善人體對血壓的調節, 持之以恆的運動有助於減少低血壓發生, 但應注意運動量不宜過大, 也不可做體位變動過大的運動, 以步行、慢跑、游泳等項目為宜, 運動後應無氣喘, 心率不超過110次/分鐘。

4、用降壓藥後, 夜間起床小便最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 所以, 夜間起床更要注意遵循三個“1分鐘”的做法。

5、大量出汗、熱水浴、腹瀉、感冒、飲酒等都是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誘因, 應該注意。

6、長期臥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 在起立或起床時動作應緩慢, 做些輕微的四肢準備活動, 有助於促進靜脈血向心臟回流,

站立時做交叉雙腿的動作也有助於增高血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