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肛腸科>正文

肛周膿腫的坐浴藥方有哪些

肛周膿腫患者一般會出現肛門周圍紅、腫、痛, 有膿性分泌物。 治療中, 常用抗生素內服和外用, 嚴重的需要手術治療。 在控制感染的同時, 配合中藥坐浴, 對上述症狀有很好的促進康復作用。 下面我們來瞭解一下肛周膿腫的坐浴藥方的步驟有哪些:

一、將坐浴盆放入1000毫升水, 在火上煮開15分鐘消毒, 然後倒掉水將盆晾涼。
二、取魚腥草15克, 虎杖15克, 苦參15克, 五倍子15克, 馬齒莧15克, 芒硝10克, 乳香6克, 沒藥6克, 蘇木10克, 甘草10克, 加冷水2000毫升, 小火煮沸30分鐘, 將藥液倒入消毒過的坐浴盆內。
三、將藥液晾一會兒, 待溫度下降至70℃左右時,

患者先用藥液薰蒸患處, 10分鐘後, 護理者可試著用手撩起藥液幫患者洗滌臀部, 清除肛周分泌物等汙物。
四、病人臀部適應藥液溫度後, 將臀部坐入盆內的藥液中, 浸泡時間不少於30分鐘。
五、坐浴完畢後, 用消毒紗布擦乾患處, 塗上醫生開的外用藥, 然後用無菌紗布(消過毒的紗布)覆蓋。
中藥坐浴時, 能使藥物直接作用于肛周炎症部位, 藥物借助熱力, 促使血液迴圈加快, 可增強消炎止痛、清熱解毒、祛腐生肌、通暢大便等作用, 有利於膿腫儘早癒合。 對於肛周膿腫手術後的患者, 如能採用中藥坐浴等護理, 對於排除膿血、消炎止痛同樣可取得較好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