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經絡知識:手陽明大腸經圖解
手陽明大腸經概述:手陽明大腸經為人身十二正經之一。手太陰肺經的巡行路線手陽明大腸經:從食指末端起始(商陽),沿食指橈側緣(二間、三間),出第一、二掌骨間(合穀)、進入兩筋(拇長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
2017-02-28 -
陽明經腳氣
病名風寒暑濕流注足陽明胃經而成的腳氣。見《三因極病證方論》卷三。證見寒熱,呻欠,口鼻幹,腹脹,髀膝臏中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內間皆痛。若風勝者自汗、寒勝者無汗痛甚,暑勝者熱煩,濕勝者重著腫滿。治宜...
2017-03-09 -
實則陽明,虛則太陰
【實則陽明,虛則太陰】 指外感發熱病當病邪內傳時南種不同的病理變化。一是患者中氣足,入裡時多傷津化熱,成為胃腸實熱證。胃屬陽明,故稱“實則陽明”。一是患者中氣虛弱,入裡的邪氣不能化熱,寒傷陽氣,以致...
2017-03-10 -
太陽與陽明合病麻黃湯證
《傷寒論》原文︰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主之。太陽與陽明合病,是太陽表證未罷,而又兼陽明之熱也。其喘者風寒由皮毛襲肺也。其胸滿者胸中大氣因營衛閉塞,不能宣通而生脹也。其言不可下者,...
2017-03-10 -
太陽陽明合病葛根湯證
桂枝加葛根湯是治太陽兼陽明之有汗者。至太陽兼陽明之無汗者,《傷寒論》又另有治法。其方即葛根湯。 《傷寒論》原文,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 【葛根湯方】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
2017-03-10 -
陽明少陽合病
病證名陽明與少陽合病,以下利主症,既有陽明病的身熱,不惡寒反惡熱,自汗,腹滿等症,又有少陽病的口苦,咽幹,目眩等症。《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即為傷寒合病的。參合病條。
2017-03-10 -
《傷寒論》辨陽明腑實八法
《傷寒論》陽明腑實證是陽明病燥熱傷津的極重階段,故及時判斷陽明腑實證形成與否,果斷“急下存陰”是十分必要的。辨腑實證是否已成的要點為大便難、大便硬或燥屎內結,但臨床不可過於機械。現將《傷寒論》中辨...
2017-03-11 -
淺析“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傷寒論》第180條:“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是仲景對陽明病病理機制的高度概括,後世醫家將其稱之為陽明病的提綱。對於此條的理解,歷代注家各有其理,然多從實證、熱證解。筆者覺得似欠全面,做為提綱證...
2017-03-11 -
水疝病在太陽太陰陽明
案 例 胡某,男,6歲。2010年4月19日初診。 患兒2年前因陰囊偏墜診斷為“睾丸鞘膜積液”,家長求助於中醫治療。診見:水疝,盜汗,口幹,晨起咽幹,大便幹結,四逆,面白。易反復“感冒”。舌苔白,根...
2017-03-11 -
淋證病在太陰陽明
案 例 柳某,男,76歲。2010年4月13日初診。 患“前列腺增生”10餘年,尿細、尿不暢。近1周尿不暢加重,伴尿痛、尿不盡,小便時常有大便出,夜尿4~5次,口中和。舌苔白微膩,脈沉細。辨六經屬太...
2017-03-11 -
中醫虛證察色診病
察色,又稱“色診”。是觀察病人全身皮膚(主要是面部皮膚)顏色和光澤的變化,用以診察病情的方法,在中醫四診時往往起重要作用。這是因為人體的氣血陰陽與反映於外的徵象有密切的關係。《靈樞·邪氣臟腑篇》曰...
2017-03-11 -
虛證失音機與治
虛證失音多發生於年老體弱多病,特別是耄耋之年的高齡患者長期臥床不起,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形體消瘦如削,畏寒肢冷,甚者夏季熱天覆蓋衣被而不知熱,但神志尚清而氣息低微。 肺主氣司呼吸為聲音之主,肺氣不...
2017-03-11 -
實則陽明 虛則太陰
指外感發熱病當病邪內傳時南種不同的病理變化。 一是患者中氣足,入裡時多傷津化熱,成為胃腸實熱證。 胃屬陽明,故稱“實則陽明”。 一是患者中氣虛弱,入裡的邪氣不能化熱,寒傷陽氣,以致脾陽失運,...
2017-03-11 -
心肺氣虛證與脾肺氣虛證鑒別
心肺氣虛證由於心肺兩髒之氣不足,心失所養,肺之肅降功能減退導致的心悸、咳喘和氣虛證候。 脾肺氣虛證由於脾肺兩髒之氣不足,脾的運化功能減退,肺之肅降無權出現的腹脹、便溏、食欲不振、咳喘和氣虛證候。 ...
2017-03-11 -
心腎陽虛證與脾腎陽虛證鑒別
心腎陽虛證:因心腎兩髒陽氣不足,血運無力,瘀血阻滯;陰寒內盛,功能減退;氣化失職,水氣停聚所致的證候。 脾腎陽虛證;因脾腎兩髒陽氣虧虛,運化失職,水穀不運;陰寒內盛,功能減退;氣化失司,水氣內停所...
2017-03-11 -
心腎不交證與心脾兩虛證鑒別
心腎不交證 多由腎水虧,心火亢,或心火獨亢於上,腎水寒凝於下所致的心腎水火既濟失調所表現的證候。 心脾兩虛證 多由血液失去過多,或生成不足導致心血虛;勞傷思慮,損傷脾氣而出現的心血虧損,脾氣不足所...
2017-03-11 -
肝血虛證與肝陰虛證鑒別
肝血虛證 由於失血過多或久病、熱病耗傷肝血,使肝臟血液虧虛,肝失所藏,筋、目、爪甲、肌膚失於肝血濡養所表現的證候。臨床常見面色無華,兩目乾澀,爪甲不榮,肌膚麻木等症狀。肝陰虛證 多在溫熱病後期,耗傷...
2017-03-11 -
脾氣虛證與脾陽虛證鑒別
定義脾氣虛證:脾氣虧虛,運化功能低下,氣血化生乏源所表現的腹脹,便溏,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等症狀。脾陽虛證:中焦陽氣虛衰,陰寒內生,運化功能障礙所表現的腹部疼痛,喜溫喜按,瀉下清稀,四肢不溫和脾氣虛的...
2017-03-11 -
肺陰虛證與燥邪犯肺證鑒別
定義肺陰虛證:肺陰虧損,虛火內生,肺失清肅潤降所表現的乾咳少痰,痰少黏稠等肺系症狀和潮熱顴紅,盜汗口幹,五心煩熱等虛熱證候。屬內燥證。燥邪犯肺證:秋季易感燥邪,耗傷肺金,肺失潤降,衛表失和所表現的乾...
2017-03-11 -
肺氣虛證與心氣虛證鑒別
定義肺氣虛證:由肺氣虛乏,肺功能活動減退,宗氣不足,肺衛氣虛,衛表不固所致的咳喘無力,少氣,咳痰稀白,自汗畏風等症狀。心氣虛證:由心氣不足,心功能活動減退,無力鼓動血液運行所表現的心悸怔忡,氣短,自...
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