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樹身上藥材多
桑葉:為桑科植物桑的乾燥樹葉。10~11月霜降後採收,經霜打的桑葉為好。味苦、甘,性寒,歸肺、肝經,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的功效。主要用於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咳血、吐血、衄血等。入湯劑的用量為5~10
2017-03-11 7 -
蔥白治風寒感冒
感冒是最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在冬春多見,氣候突變受涼是本病的誘因。感冒分風寒、風熱、暑濕感冒等,蔥白主要針對風寒感冒療效比較明顯。風寒感冒症見發熱惡寒、無汗、身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狀。有的甚至出現吐瀉等,因為風邪自口鼻而入,首先犯肺,肺又
2017-03-11 10 -
青黛食醋糊治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中醫稱為痄腮,是由於溫熱疫毒侵襲,壅遏少陽經脈所致,以發熱、腮部腫脹、疼痛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傳染病。兒童多發,冬春季多見。治宜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為主。臨床驗證,採用青黛食醋糊治療,效果顯著。 取青黛粉、食醋各適量,調成糊狀外敷
2017-03-11 7 -
骨碎補藥枕方治頸椎病
方藥組成:骨碎補50克,葛根30克,威靈仙30克,羌活30克,桂枝30克,白芷30克,當歸30克,黨參30克,細辛20克,川芎30克。共研粗末,裝入布袋中作枕心,每晚作枕用,每月更換一次,連用2~3個月。 頸椎病為中老年常見病,現代醫學認
2017-03-11 6 -
半夏瀉心湯治療內傷病
清代醫家柯韻伯在《傷寒來蘇集》中指出:“痞因寒熱之氣互結而成,用黃連、乾薑之大寒大熱者,為之兩解。”考寒、熱二邪皆為無形之邪,必賴有形之邪始可互結。有形之邪為何? 清代醫家張秉成在《成方便讀》中指出:“夫痞之為病,皆由表邪乘虛陷裡,與胸中
2017-03-11 36 -
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衰研究前景廣闊
關於什麼是中醫,有很多解釋,眾說紛紜,難以形成統一的概念。筆者認為,中醫與西醫儘管有很多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差別是其世界觀與方法論的不同。 西醫是從構成論出發,本著結構決定功能來研究人體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療的問題。中醫則依靠生成論來看待世界
2017-03-11 4 -
五行理論非源於五材說
任何理論都來源於實踐,並運用其理論來指導實踐,通過進一步實踐來證明其理論的真偽。《尚書·洪范》:“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素問》“滿紙五行”,木火土金水的出現,則隨之出現了“相生”等理論,那麼五行相生等理論是來源於“五
2017-03-11 16 -
中醫辨治泌尿系結石
中醫治療泌尿系結石有一定療效,關鍵在於辨證準確。另外,按中醫學辨證論治原則,首當審因論治。然而,尿石既已形成,則各種證型其相應的方藥組成中,金錢草、海金沙、雞內金、牛膝等藥均不可少,旨在強化排石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此類藥物有溶石作用。
2017-03-11 8 -
內外合治帶狀皰疹方
外用方:馬齒莧,青黛,僵蠶,天花粉,貫眾。共研細末,高溫滅菌備用,根據皰疹面積適量運用。每次先放一層紗布在皰疹上,將藥沫薄薄塗在上,再用紗布敷上,每日1次,每次敷4~6小時。 內服方:貫眾,馬齒莧,僵蠶,天花粉,廣膽草,蒼術,薏苡仁,板藍
2017-03-11 16 -
三金排石湯治腎結石
處方組成:雞內金30克,金錢草30克,海金沙(包煎)20克,萹蓄15克,瞿麥15克,滑石15克,車前子(包煎)15克,丹參10克,王不留行10克,赤芍10克,陳皮12克,枳殼10克,芒硝(沖服)10克,牛膝15克,甘草6克。隨證加減,血尿
2017-03-11 26 -
口瘡中藥含漱法
口瘡又稱口腔潰瘍,是一種常見的口腔黏膜病。本病屬中醫“口疳”、“口瘡”、“口舌生瘡”等範疇。多因脾胃積熱、心火上炎,或素體陰虛、虛火上浮所致。現介紹幾則行之有效的中藥含漱療法,供患者選用。 1、茵陳蒿30克,加開水250毫升浸泡取液,每日
2017-03-11 13 -
阿莫西林顆粒別用熱開水沖
冬季是扁桃體炎、咽炎、鼻竇炎及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醫生常會為患者開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阿莫西林為青黴素類抗生素,對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沙門菌屬、流感嗜血桿菌及幽門螺桿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阿莫西林顆粒會產生類似青黴素的過敏症狀
2017-03-11 6 -
三承氣湯臨證比較
大承氣湯去芒硝,減枳實、厚樸用量,為小承氣湯,用於熱結不甚者。 方以示法,方以示例,經方也不例外,臨證者總宜隨證處方用藥。在處大、小承氣湯方時,每味藥的用量都當因證而施,因人而異。基於此,大、小承氣湯兩方的主要區別,對於臨證者而言,主要在
2017-03-11 37 -
虎杖治便秘
虎杖苦寒,歸肝、膽、肺經,具有利膽退黃,清熱解毒,活血祛瘀及祛痰止咳之功效。臨床常用於治療濕熱黃疸,淋濁帶下,癰腫瘡毒,血瘀經閉,跌打損傷及肺熱咳嗽等,本品還有瀉下通便作用,用於熱結便秘。臨證少用大黃,常以虎杖15~25克治療便秘,若伴腹
2017-03-11 52 -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治驗方
扁平疣,中醫學稱之為“扁瘊”,多由肝鬱化火上炎或風熱鬱表所致。本例患者,舌苔白膩,脈弦滑,屬肝鬱化火挾風濕郁於肌表,氣血凝滯,結聚成形。治宜散風濕,疏肝鬱,消結塊之法。所用麻杏薏甘東加味方中:麻黃既開腠理,祛風濕,還有“破癥堅積聚”(《本
2017-03-11 11 -
麥粒腫的簡易療法
麥粒腫是眼瞼皮脂腺的炎症,俗稱偷針眼。也就是生長在眼瞼邊緣或眼瞼內的小癤。初起眼瞼局部皮膚紅腫,形如麥粒,微癢,繼則赤痛拒按,甚至化膿。 早期麥粒腫皮膚紅腫,可取一段細棉線(縫紉線),將相反一側手的中指近節用線繞上幾圈打結即可。鬆緊度以使
2017-03-11 9 -
腱鞘囊腫的辨證用藥
腱鞘囊腫又稱肌腱瘤,屬於傳統中醫“筋瘤”範疇,易生在手腕、足踝附近等處。多見於20~50歲左右的婦女。主要病因包括有:勞損導致,如重複的手部動作,導致肌腱周遭的滑液囊發炎;局部迴圈不好,多由於內在體質導致虛寒而血行不利,日久在此形成瘀滯導
2017-03-11 19 -
苦參治心悸
苦參苦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之功。臨床多用於濕熱泄痢,黃疸溺赤,濕疹疥癬及婦人帶下黃臭等。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本品有增加冠脈流量,保護心肌缺血及降血脂作用,所含苦參堿及苦參黃酮等均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善療心血管
2017-03-11 31 -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治療驗方
查:雙小腿散在紅斑,小如黃豆,大如1角硬幣,色紅焮熱,腫脹疼痛。足踝部酸困腫脹,晨起減輕,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證屬濕熱痰瘀蘊結。治宜清熱祛濕化痰,破瘀消癥散結之法。方選麻杏薏甘湯合桂枝茯苓丸化裁。藥用麻黃12克,杏仁、川牛膝各10克,
2017-03-11 28 -
漫漫嚴冬防範腦血管疾病五攻略
腦血管疾病在中醫上稱為中風,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狀為主的一大類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以及高復發率等特點。冬季是腦血管疾病高發季節,尤其在東北地區,由於氣候寒冷、飲食結構等特點,中風病
2017-03-1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