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咳驗案一則
馮某,女,43歲,2010年10月13日初診。患者主訴平素怕冷,遇寒則咳,咳則遺尿,已達五六年之久,秋冬季節加重。數年來,屢次求醫,中、西藥物服用頗多,然療效欠佳,因友人介紹,故來就診。刻診見舌淡胖,苔白微膩,脈沉遲無力,右尺尤甚。脈症合
2017-03-11 6 -
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分型辨治
腎病綜合征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以浮腫、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血脂症為特徵的臨床證候群,有原發與繼發之分,是小兒時期泌尿系常見病,屬中醫學“水腫”、“虛勞”範疇。基本病機為本虛標實,多為脾腎兩虛,複感濕熱毒邪,致血瘀阻滯,病情較長而難愈。
2017-03-11 11 -
三甲散治肝硬化腹水
從事中醫臨床15年來,體會到要學好中醫,須多讀經典,兼閱中醫各家學說,博眾家之長,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學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師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將名醫吳又可的“三甲散”用來治療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2017-03-11 23 -
倒換法治頑固性鼻衄
倒換法,以金元劉河間(《宣明論方》卷十五)的倒換散為代表方。此方治癃閉不通,小腹急痛,無問久新。亦屬關格之病。《諸病源候論·關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關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謂之內關,小便不通謂之外格,二便俱不通為關格也。由陰陽氣不
2017-03-11 3 -
決明子治石淋
決明子味微苦微甘,性平,微涼。歸肝、腎、大腸經。功能清熱明目,潤腸通便。《神農本草經》將決明子列為上品,謂其“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通、淚。服益精光,輕身”。《日華子本草》言其“助肝氣,益精;用水為末塗,消腫毒,貼太陽穴治頭痛,又
2017-03-11 23 -
“秋咳”莫亂止對症才有效
中秋節前後,由於早晚溫差大、天氣乾燥,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人數明顯增加。不少人出現喉癢咳嗽、乾咳少痰的症狀,而且一旦咳起來就很難制止。尤其是緊張的都市生活節奏、過度勞累及不良生活習慣等,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在氣候變化刺激下,機體調節
2017-03-11 6 -
麻黃何以破癥堅積聚
《神農本草經》首言麻黃“破癥堅積聚”,其後諸家本草對此功效少有提及,並且高等中醫院校五版教材《中藥學》在附錄《本經》麻黃條文時唯獨刪除了這一句。蓋因其功效特殊,且臨床應用又有辛溫耗氣,峻汗傷陰之弊,故而提及較少。直至明代陳實功《外科證治全
2017-03-11 10 -
同病異治癒咳嗽
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同病異治是辨證論治中一個重要而具體的方面。臨床上常見同一種病,由於病機不同,所表現的證也不同,治法也各異。試舉例說明。案1 王某,男,47歲。1988年4月5日初診。外感月餘,表證漸罷而咳嗽加劇,咯
2017-03-11 6 -
施仁潮運用丹溪痛風方經驗
元代名醫朱丹溪在《格致餘論》中就設有“痛風論”,《丹溪心法》設有痛風專論,對痛風有深入闡述。認為痛風發病,因血受熱已自沸騰,或涉冷水,或立濕地,或扇取涼,或臥當風,寒涼外搏,熱血得寒,瘀濁凝澀,所以作痛。施仁潮認為,“熱血得寒,瘀濁凝澀”
2017-03-11 9 -
活血化瘀治泄瀉
王某,女,41歲。2009年9月13日初診。腹痛泄瀉1年餘,大便日3~5次,便稀,有時帶有黏連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緒波動則腹痛腹瀉加重,胸悶腹脹,噯氣少食。腹部觸之,臍上有索條狀塊物,時有低熱。舌質紅,有瘀斑,苔薄白,脈弦細。辨證為氣滯血
2017-03-11 36 -
避瘟用溫初探
唐代大醫孫思邈繼承了歷代醫家對溫疫的預防經驗和診治思想,提出了“瘴癘”、“溫風”、”毒氣”等病因,肯定了“毒”是傳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療上突出清熱解毒。但提到避瘟時卻倡用溫藥。避瘟為防病,“凡能依時攝生者,可居溫疫之中無憂疑矣”。“依時攝生
2017-03-11 10 -
宣達滲利止吐瀉
王某,男,13歲。2007年8月29日初診,自入秋以來即感胃脘不適,時有吐瀉,繼之病情加重,現水漿入口即吐,米粒難進。口渴而喜飲,但愈飲愈渴,晝夜嗜睡,脈沉濡,舌紅,苔白。此乃暑濕內蘊,胃陽不振,脾氣也傷,故而吐瀉不止,治當宣達胃陽,助脾
2017-03-11 7 -
金匱腎氣丸治肺心病心衰
張某,男,72歲。1987年12月13日初診。患者有咳喘病史40餘年,近8年來咳嗽加重,動則喘甚,畏寒肢冷,面部及下肢浮腫,下肢浮腫為甚,按之沒指,兼有心悸發憋。刻診:氣息短促,呼多吸少,面色晦黯,唇甲紫紺,舌體胖大有齒痕,舌質淡紫,苔白
2017-03-11 38 -
烏梅丸治久痢
龔某,男,43歲,2008年2月25日初診。自述其近半月來節日加餐,杯盤滿桌,雞鴨魚肉,毫無口福,時常晨起腹痛腹瀉,或溏或如水樣,瀉後稍舒,每日3~5次,病情時輕時重。服用柳氮磺吡啶或黃連素片、慶大黴素片等藥可緩解。追述病史:15年前曾患
2017-03-11 13 -
准媽媽如何自測胎動
胎動是指胎兒在子宮腔裡的活動(如伸手、翻身、踢腿)並衝擊子宮壁的動作。老人說的不錯,一般在妊娠後第4個月(孕24周)起,准媽媽就可感到明顯胎動,此時就要開始自測胎動。 正常胎動是胎兒向母親報平安的一封特殊“家書”,表示胎盤功能良好,輸送給
2017-03-11 5 -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醫辨治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臟,以心肌局限性或彌漫性病變為主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內膜炎症改變。以神疲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肢冷多汗為臨床特徵。其臨床表現輕重不一,輕者可無明顯的自覺症狀,只出現心電圖改變,重者心律失常、心臟擴大,少數
2017-03-11 17 -
清上鎮下治耳鳴耳聾
李某某,男,36歲。2010年5月20日初診。耳鳴,耳聾2周,伴頭暈目糊,口苦咽幹,五心煩熱,易怒,舌苔黃膩,脈細數。此乃肝腎陰虛,肝膽火盛,熱擾清竅所致,治療宜清少陽鬱熱,滋陰鎮下並用。處方:酒龍膽草24克,酒黃芩24克,生地黃30克,
2017-03-11 16 -
經方時方合用治癒頸淋巴結結核
王某,女,61歲,2010年5月4日初診。自述右頸至鎖骨上腫脹不適一月餘。一月前發現右頸至鎖骨上有一串珠樣腫塊,約5cm×3cm大小,腫脹不適,伴右脅肋隱痛,喉癢乾咳,口幹苦,後頸部時汗出,平素盜汗,動則多汗,乏力氣短;舌質紅,苔薄黃,脈
2017-03-11 24 -
中醫辨治咽神經官能症
咽神經官能症,亦稱癔性咽喉異感症。是指除疼痛以外的多種咽喉異常感覺或幻覺。其原因與精神因素有關,如癔病、疑病症、恐癌症、神經衰弱、焦慮、精神分裂症、神經官能症、外傷後精神創傷等。其症狀複雜多樣,患者咽部可感到似有異物、蟻行、灼熱、緊束、悶
2017-03-11 8 -
淺說風為百病之長
“風為百病之長”源自《黃帝內經》,《素問·風論》曰:“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長,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問·骨空論》亦曰:“風者,百病之始也。”外感六淫,風淫為始,風邪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邪氣。印會河主編的
2017-03-1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