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邪錮伏肺中案
面赤如妝,汗泄如雨,身熱如烙,氣喘如牛,脈象浮弦,舌苔燥白,鼻竅窒塞,咳嗆聲稀,病起未一星期,更醫已二三手,閱所服之方,一派滋柔清潤,殊不知初起之咳,必有風冷外侵,藥性陰寒,邪即收斂在肺,肺氣不利,欲降無由,遂致外越為汗多,上奔則氣喘也,
2017-03-11 10 -
建瓴湯淺識
清末民初名醫張錫純先生醫術精湛,治學嚴謹,重視臨床實踐,以其富有創新精神而著稱。其制方遣藥不循常法,遵古而不泥古,以親身臨床實踐為依據,審機觀變,別出心裁,獨具匠心。在其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近200首方劑中,幾無古方。從諸多方劑中,
2017-03-11 12 -
化飲清肺治久咳
張女,5歲。咳嗆經月不愈,以子夜及晨起為甚,偶有喉間痰鳴,咳吐不暢,舌質淡紅,苔白厚而滑,脈弦。患兒有青黴素過敏史,曾在省級某醫院診為咳嗽變異性哮喘,已服西藥抗感染治療多日不瘥。證屬飲邪漬肺,肺氣不清,治當化飲清肺,投以桂枝、天南星、浙貝
2017-03-11 4 -
四君子湯治熱病
翻閱《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時,在“治小兒諸疾”中注意到一張方劑,即惺惺散:“治小兒風熱瘡疹,傷寒時氣,頭痛壯熱,目澀多睡,咳嗽喘粗,鼻塞清涕。瓜蔞根,人參,細辛(去葉),茯苓(去皮),白術,甘草(炙),桔梗,各一兩半。右件同杵,羅為末,每服
2017-03-11 11 -
胃病巧用炒槐花
槐花,味苦,性微寒,歸肝,大腸經,具有涼血止血之功。筆者用槐花微火炒黃,在辨證方中加入15~30克,治療糜爛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療效滿意。 案1 王某某,女,39歲。2008年4月30日初診。胃脘灼痛,口苦1年餘。經多家醫院胃鏡均示:胃體
2017-03-11 32 -
清胃散君以黃連
清胃散方出自李東垣的《脾胃論》,原方組成:“真生地黃、當歸身(以上各三分),牡丹皮(半錢),黃連(揀淨,六分,如黃連不好更加二分,如夏月倍之,大抵黃連臨時增減無定),升麻(一錢)。右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柤,放冷服之。”
2017-03-11 13 -
滋腎養胃法治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作為臨床常見病和重要的癌前病變,歷來是消化領域的研究重點,也是中醫藥發揮治療優勢的特色病種。中醫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屬於“胃痞”、“胃脘痛”範疇。病因主要與飲食不節、喜進熱燙粗糙或刺激性食物,嗜好煙酒,情志不節,鬱思惱怒,先天
2017-03-11 9 -
寒熱並用治高熱
韓某某,1歲,男。2009年3月12日初診。持續發熱四天,高熱,汗少,口幹欲飲,便幹,苔灰黃厚膩。西醫診為上呼吸道感染,一直以抗炎抗病毒輸液治療,多次服退燒藥,身熱不退。此當屬春溫夾濕,擬清熱化濕解表為治,投以附子8克,細辛6克,石膏80
2017-03-11 8 -
辨“陰氣衰者為癲 陽氣衰者為狂”
《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陰氣衰者為癲,陽氣衰者為狂。”《醫宗金鑒》謂“陰氣衰者為癲之癲字,當是狂字;陽氣衰者為狂之狂字,當是癲字”,此乃誤仲景之本意,不識癲狂之有專責於虛者也。 “陰氣衰者為癲,陽氣衰者為狂”這句話前面的原文:“邪哭
2017-03-11 35 -
喘證辨治
喘證以喘促氣短、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口唇發紺為特徵。常見於喘息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肺炎、肺氣腫、心源性哮喘、肺結核及癔病等疾病過程中。 喘證發作時,應先辨虛喘與實喘,而後分型施治。 實喘 1、寒喘:表現為呼吸喘促
2017-03-11 8 -
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辨治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也稱結腸過敏、黏液性腸炎,是較常見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本病屬中醫“腹痛”、“便秘”、“泄瀉”範疇。筆者現將其臨床常見的證型介紹於下,供讀者參考。 肝鬱脾虛型:症見腹痛腸鳴、便下清稀、疼痛多在左下腹或
2017-03-11 6 -
銀屑病患者冬季慎食發物(下)
養生與治病有別 養生是治療的最高要求和最終目標,但在很多疾病的某些階段,卻不能完全順應養生的方向。比如冬季養生要“藏”,而銀屑病患者的問題在於內熱疏泄不及,所以治療需要適度開泄。冬季“藏”是大的趨勢,相比於開泄,人體也更容易“藏”,這也正
2017-03-11 6 -
黃連降壓降脂又降糖
黃連藥用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黃連入藥主要用於煩熱神昏,心煩失眠,濕熱痞滿,腹痛瀉痢,目赤腫痛,濕疹等。《本草正義》:“上以清風火之目病,中以平肝胃之嘔吐,下以通腹痛之滯下,皆燥濕清熱之效也。”黃連大苦大寒,歸心、肝、胃、大腸經。清熱燥
2017-03-11 13 -
小兒流鼻血 辨證分虛實
實證 肺經熱盛:此型常發生在乾燥季節,或感冒期間。症見鼻孔及嘴唇乾燥、血色鮮紅、血量不多、鼻腔乾燥或呼氣有灼熱感。可用桑菊飲加牡丹皮、白茅根、側柏葉治療。 胃經熱盛:症見鼻孔乾燥、口幹口臭、煩躁口渴、解羊屎狀大便、小便量少色紅,或牙齦腫痛
2017-03-11 19 -
急性支氣管炎的中醫辨治
支氣管炎是氣管、支氣管黏膜因感染、物理化學刺激、氣候寒冷及過敏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反應,以咳嗽、咯痰或喘促為主要臨床症狀。本病屬於中醫學“咳嗽”、“痰飲”、“喘症”等範疇。因其病因複雜、病程較長,一旦發病難以治癒。近年來,採用傳統中醫方藥治療
2017-03-11 7 -
銀翹散方源於涼膈散
《溫病條辨》中對本方的立方做了一定的說明:“本方謹遵《內經》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之訓。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穢之說,用東垣清心涼膈散,辛涼苦甘。病初起,且去入裡之黃芩,勿犯中焦。加銀花辛涼,芥穗芳香,散熱解
2017-03-11 276 -
仙鶴草治慢性咽炎
患者李某某,女,25歲。2006年3月21日初診。咽癢,喉中異物感、燒灼感,時輕時重2年餘,多家醫院均診斷為慢性咽炎。查見:咽後壁增厚,咽部充血,舌紅少苔,脈細。診斷:慢性咽炎,證屬陰虛痰凝。處方:仙鶴草30克,南沙參18克,天花粉15克
2017-03-11 13 -
瀉肝清胃法治療蕁麻疹
診斷:蕁麻疹。 辨證:肝胃熱盛,蘊於肌膚,兼感風侵所發。 治則:清瀉肝胃之熱,佐以疏風止癢。 處方:龍膽草,梔子,黃芩,柴胡,夏枯草,生地黃,牡丹皮,車前子,通草,黃連,知母,白鮮皮,浮萍,蟬蛻,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劑。 二診:服藥6劑後
2017-03-11 17 -
直腸癌與痔瘡的鑒別
腸癌和痔瘡的表面症狀雖說存在著相似之處,很容易混淆,但如果能掌握兩者一些基本特徵,還是能夠區別清楚的。 便血:痔瘡與直腸癌最突出的相似症狀就是血便,而且往往便的都是新鮮血。特別是直腸息肉和直腸癌早期(晚期腫瘤出血壞死可能有膿血便),除血便
2017-03-11 6 -
癌症化療後便秘的治療
化療是癌症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但化療後容易出現便秘、腹脹或痛,食欲不振等不良反應。究其原因是化療藥物在祛邪之同時,也損傷人體正氣,結果導致氣虛、血虛、津虧,影響大腸傳導功能,造成無力行舟或無水行舟而便秘,中醫辨治有較好效果。 氣虛:症
2017-03-11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