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眩暈案
陳某某,女,成年。2008年9月14日初診,自述近日頭目眩暈,感覺外界物體旋轉動搖不定,9月13日因為工作勞累,晚上突然眩暈發作,發時伴有欲吐、口幹。平時大便偏幹,偶有口苦,納眠尚可。舌邊紅,苔白乾,脈左弦細,右弦滑。診為少陽鬱熱,肝脾不
2017-03-11 11 -
經方治嘔案
閆敏,女,35歲,2011年8月6日初診。噁心嘔吐8月餘,飯後即吐,飲水也即吐,夜間從鼻中流水,量多。經中西醫治療無效。刻診:飯後飲水即噁心嘔吐,打嗝即吐,夜間鼻中流清水,消瘦,納差,大便頭幹,日4~5次,尿頻,夜間3次,舌淡紅,苔白,脈
2017-03-11 5 -
從濕治過敏性鼻炎
龍某某,男,48歲。2004年4月15日初診。過敏性鼻炎病史12年,訴突發性鼻癢,噴嚏,流鼻涕,伴嗅覺下降,乏力納呆,頭昏身重,腰腿酸疼,易外感,舌體胖大,色淡苔白膩,脈沉遲弱,常服抗過敏藥、感冒藥。近年來,自感體質下降,過敏性鼻炎反復發
2017-03-11 29 -
久咳案
楊某某,男,24歲。2007年10月28日初診。患者經常咳嗽10餘年,自覺腹中有寒氣上湧而咳,痰少,痰質稀白,時有發灰,稍飲涼水便可引發咳嗽。納可,喜熱飲,腹部怕涼,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湯無效。舌質紅,苔微黃膩,脈弦數。辨證為寒飲伏肺,化熱
2017-03-11 4 -
風濕性關節炎案
劉某某,女,43歲。2007年12月9日初診。患者自述素有風濕性關節炎,每逢陰雨天氣,全身關節活動受限,僵硬不舒,沉重無力。口黏,口幹喜飲,二便正常。舌有齒痕,苔偏黃,脈弦細。辨證為寒濕之邪,瘀痹關節,治以散寒祛濕,活血通痹,方用桂枝芍藥
2017-03-11 13 -
小兒脾胃病常用方藥
厭食:小兒厭食當以調和脾胃為先,筆者常用理脾湯治療:蒼術3克,陳皮3克,厚樸3克,神曲6克,焦山楂6克,炒麥芽6克,雞內金6克,砂仁3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1劑,服3~5劑常可獲效。 腹瀉:小兒消化不良致腹瀉,呈水樣便,甚則日十數次,多
2017-03-11 7 -
自擬方治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常伴發月經失調、帶下、痛經、不孕、癥瘕等,在臨床治療中,宜疏導調理,治以活血化瘀,清熱通絡。筆者在臨床自擬清經化滯湯,收到良好效果。 方劑組成:柴胡9克,當歸15克,白芍12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9克,紅藤9克,忍冬藤12克,
2017-03-11 12 -
滋肝腎愈中風
儲菊花,女,74歲,2011年8月12日初診。晨起即感右側手足麻木,肌膚不仁,口眼歪邪,口角流涎,繼之見半身不遂,肢體拘急,關節酸痛,臥床不起,舌苔薄白,脈象弦細。證由血虛氣弱,絡脈空虛,腠理不固,風邪乘虛侵入,夾痰濁流竄經絡,故肌膚不仁
2017-03-11 19 -
滋補肝腎
李某,女,68歲。2011年4月15日初診。患者自訴胃熱明顯,臉紅發熱,納可,心煩,汗出惡風,大便6日未解,易困,疲倦無力,舌紅苔白乾,脈數。辨證為太陽陽明合病,治以兩解二陽。處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曬參15克,桂枝12克,白芍
2017-03-11 12 -
中醫辨治高血壓
風火上擾型:眩暈耳鳴,頭痛且脹,每因煩勞或惱怒而頭暈、頭痛加劇,少寐多夢,口苦,舌紅,脈浮弦。藥用天麻鉤藤飲加減:天麻15克,鉤藤20克,生石決明30克,川牛膝12克,桑寄生12克,杜仲12克,山梔子10克,黃芩10克,朱茯神30克,夜交
2017-03-11 6 -
自擬方治濕疹
濕疹是一種變態性疾病,臨床比較多見。中醫學文獻中雖無濕疹之名,但對有些疾病的記載與濕疹相符合,如“奶癬”、“旋耳瘡”、“繡球風”、“四彎風”等。其發生多與體質因素有關。或飲食失節,脾失健運,濕熱內蘊;或素患他病,如腎炎、肝炎、潰瘍病、習慣
2017-03-11 31 -
麥門冬湯方證淺析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並治》中麥門冬湯方證條文說:“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麥門冬湯方: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鬥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2017-03-11 28 -
養血祛風治斑禿
張某,女32歲,2008年10月17日初診。患者于3月前晨起發現頭枕部斑禿一塊,後來逐漸發展而成全禿,經多方醫治罔效,頭部光亮,羞於見人,夜寐多夢,大便幹,月經先期,量多色紅,口幹舌紅,少苔,脈細數,辨證為心血虧損,無以濡養,“發乃血之餘
2017-03-11 11 -
溫中降逆治幹嘔
劉某,女,32歲。2009年7月9日初診。半月來,經常噁心,吐涎沫,經醫院診斷為神經性嘔吐,服中西藥未果。觀其精神萎頓,面黃,就診中幹嘔連連。舌淡,苔白,六脈沉細。治以溫中和胃,降逆止嘔。立方半夏乾薑散:半夏10克,乾薑10克。3劑,水煎
2017-03-11 25 -
扶陽複陰治虛痞
《傷寒論》曰:“滿而不痛者,此為痞。”痞即閉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適之感。《景岳全書·痞滿》:“痞者,痞塞不開之謂;滿者,脹滿不行之謂,蓋滿則近脹,而痞則不必脹也。所以痞滿一證,大有疑辨,則在虛實二字。”“凡有邪有滯而痞者,實痞也
2017-03-11 19 -
四磨湯治胃脘痛
四磨湯出自宋代嚴用和之《劑生方》,方精藥專,由人參、檳榔、沉香、烏藥四藥組成,具有破滯降逆,補氣扶正之功,主治正氣不虛,肝氣橫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氣逆喘息,胸膈不適,煩悶不食之證。觀當今之世人,多精神壓力大,或見情緒失調,五志過極,喜甘甜油
2017-03-11 8 -
從瘀論治流淚症
李某,女,55歲。 2009年3月20日初診。雙眼反復流淚半年餘。患者平素流淚,遇風更甚,伴視物不清,頭暈乏力,氣短,納差,雙手甲床色澤青紫,舌苔薄白,脈細澀,曾在當地醫院檢查診為“功能性溢淚”,並用中西藥及淚道沖洗術治療,效果欠佳。辨證
2017-03-11 7 -
上消化道出血中醫診療技術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或胰、膽等病變引起的出血,胃空腸吻合術的空腸病變引起的出血也屬此範圍。主要臨床表現為嘔血和(或)黑糞,伴有急性周圍迴圈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急症,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臨床
2017-03-11 9 -
自擬方治血管性皮膚病
丹參30克,當歸10~12克,赤芍10~15克,紅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據不同病變隨症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劑。 案例 過敏性紫癜:劉某,女,19歲。大腿、小腿起針尖至粟粒狀大紫紅色皮疹,較密集分佈,玻片壓之
2017-03-11 8 -
外寒內濕案
張男。脈象浮緊,重按細滯,舌苔糙白,口幹飲多,脘悶不舒,二便均少,寒熱頭痛,遍體酸疼,是太陽之經,為風寒所束縛,陽明之腑,有濕濁之蘊蓄也,當用表裡兩解之。川羌活一錢,防風一錢,紫蘇一錢,陳枳殼一錢,廣皮一錢,赤茯苓四錢,焙黃菊錢半,絲瓜絡
2017-03-1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