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是太極拳流派中比較著名的一個派系, 楊式太極拳還有一個傳統的練習方式, 下面, 小編就來為你介紹一下關於楊式太極拳的傳統練習方式, 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哦!
楊式太極拳練習方法
一、掌握一般規則
(1)學習動作
初學者以學動作入手, 在教者的指導下, 以其示範為榜樣, 細心模仿, 一手一式的學會。 此時對一般的必不可少的規則:如立身中正、安舒鬆軟、虛靈頂勁、氣沉丹田、沉肩墜肘、拔肩含胸、松腰斂殿、呼吸自然、動作求順勻、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內外相合、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分清虛實,
(2)糾正姿勢
四肢的部位距離, 身勢的重心、所向的方向, 進退轉換的姿勢、拳、掌、肘、腕、肩、跨、膝、腳、頭頂、脊背的規矩, 具要求正確, 凡有不對的地方必須仔細加以糾正, 以打下良好的基礎。
練拳運動中特別注意如下要點:
二、很抓重要三點
一般規則以能全面掌握時, 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1、鬆勁柔軟
在鍛煉中周身關節肌肉務必放鬆, 由手、腕、肘、臂、肩、胸、腰、跨、膝以致全身, 無一不放鬆, 不可留有絲毫的拘帶之力, 自縛其身, 須全身放鬆到“柔曲百折似無骨”一樣才對。
2、行氣用意
鍛煉時, 須手貫以意識, 雖松而不懈, 不能丟掉了意識而自動, 每一動都要做到均勻合度。
3、穩靜安舒
練拳時, 要先將身勢立穩、放鬆、擯棄一切雜念, 如此稍待片刻, 使身心穩靜下來而後出動。 一手一式、穩穩靜靜、舒舒適適, 如長江大河, 滔滔不絕, 如抽絲掛線, 連綿不斷, 一趟太極拳練習完畢之後, 感覺渾身非常舒適, 精神非常愉快、口中唾液回甜, 這證明是身心泰然, 已有了穩靜的功夫了。 如練完一趟拳後, 非但無此感覺, 反而口舌乾燥面青氣喘,
楊式太極拳
一.太極拳系內家拳, 力出於骨、勁蓄於筋, 不求皮堅肉厚, 而求氣沉骨堅
故無張筋錯骨之苦, 無跳躍奮力之勞, 順其自然, 求先天之本能, 為返本歸原之功夫。
二.練太極拳有三到, 神到、意到、形到
如身法正確, 則進步甚速, 每日有不同之感覺。 學者宜細心體味之。
三.如身法不合, 神意不到, 如火煮空鐺, 到老無成
有十年太極拳不如三年外家拳譏。 故第一須勤, 第二須悟。 功夫如何, 視智慧如何。 但勤能補拙, 須自勉之。
四.練拳時呼吸不要勉強行深呼吸
功夫純熟, 自然呼吸調勻, 否則有害無利。
五.太極十三勢本為導引功夫, 導引者導引氣血也, 故功夫純熟氣血調勻, 百病消除
千萬不可自作聰明。 如舌頂上齶, 氣沉丹田等類, 功夫到後自然氣沉丹田而行百脈, 此乃自然之理, 不可以人力強求。
六.松肩垂肘, 乃言力不可聚於肩背
要將力移至臂部肘前一節(注:即為曲池發勁), 此乃意會而不是能言傳者。 學者要細心體味之, 不可拘泥而行之, 不得滯重力沉難於輕靈。
七.提頂吊襠, 提頂要天柱(背脊)直也
吊襠, 襠氣由尾閭向上提(注:尾閭後翻)也。 收勁時胸要稍稍含虛, 發勁時要天柱中直, 切不可含胸駝背, 以致肺部受傷。
八.練拳一次至少三趟
第一趟開展筋脈, 第二趟校正姿勢, 第三趟再加意形。 純熟之後, 一出手便有意形(注:即為拳意上手),
九.知覺懂勁要多推手, 自得粘(沾)連黏隨之妙
如無對手, 勤練架子, 及時兩臂模勁, 假想敵人進攻, 我以何法制之, 日久亦能懂勁。 惟進步較慢。
十.推手時要細心揣摩
不可將對方推出以為笑樂, 務要使我之重心對方不能捉摸。 對方重心時時在我手中。
十一.太極拳行立坐臥, 皆可行功
其法以心行氣, 而求知覺(注:時時揣摩)。 譬如無意之間, 取一茶杯, 用力持之如何感覺, 行路之時, 舉步輕重。 立定之時, 屈腿而立, 直腿而立;一足著力, 雙足著力均可體驗之。
十二.初步練拳時覺渾身酸痛, 此乃換力, 不可驚恐, 亦不要灰心
半月之後即覺腰腿輕快。 神滿氣足。
十三.架子練熟,推手入門乃講功勁
太極拳有黏動勁、跟隨勁、輕靈勁、沉勁、內勁、提勁、搓勁、揉勁、貼勁、扶勁、摸勁、按勁、入骨勁、牽動勁、掛勁、發勁、寸勁、脆勁、抖勁、去勁、冷不防勁、分寸勁、畜勁、放箭勁、等勁。領略各種勁,在知覺運動中求之。一人求之較難,二人求之較易。因人是活物,發勁之外尚有靈感作用,務在人身上求之。如無對象,在空氣中求之(注:以空氣為水)。如打沙包,轉鋼球俱無用也。
十四.茲將靈感勁分析
太極拳雲,其根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此發勁之原理。再有禁忌,如膝不可過足尖,伸手不得過鼻尖。上舉不得過眉,下壓不得過心窩,此古遺訓。如違此禁忌,力卸矣。變化之妙,主宰於腰,如以右手斜左推人,已過鼻尖,力已斜矣。但左胸往後稍含,腰部稍稍向左轉,力又足矣。此變化在腰,主宰於腰也。形於手指者。渾身輕靈,剛堅之勁在於手指,則如純鋼鬆軟之條。上有鐵鍊向前一彈,所當披靡,無法禦之。學者細心推敲,不久可得內家真勁。
十五.人為動物,並具靈感
譬如我以拳擊一人,彼人當以手推開,或身子閃開,決不能靜力待打,抵抗人之本能也。靜物則不然,如懸一沙包,垂懸不動。拳擊之後,當前後鼓蕩,然其鼓蕩之路線,乃一定之路線。向左擊之,向右蕩回。此乃物之反應也。人則不然,一拳擊去,對方能抗能空。變化無定,此人之反應也。拳術家有三字,穩、准、狠。等閒,我不發勁,發則所當披靡。然何以求穩、准、狠。-先須求靈感。如何求靈感。讀者應在前篇王宗岳先生之《行功論》內求之。即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須在似動非動之時,意未起形未動之間,爭此先者,所當披靡矣。
十六.或雲練太極拳後,不可舉重物,不可用蠻力,此則未必盡然
未學太極拳,一身笨力,全體緊張,既學太極拳,全體鬆軟。筋暢氣通。務必練去全身緊張仍須保持原來之笨力。因鬆軟之後,笨力變為真勁矣。昔人謂笨力稱之曰臂(膂)力。其力在肩臂之間也。不能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也。故笨力是(為)本錢,鬆軟是用法,用得其法,小本錢可以做大事業。不得其法,本錢雖大,事業無成也。故得太極拳真理之後,舉重摔角,拍球賽跑,隨意可也。不必禁忌。但以編者愚見,各種運動,不如多打幾趟拳。
十七.道經雲,一陰一陽謂之道
太極即陰陽也。在此原子時代,何物非陰陽。故行功論有雲,偏沉則隨,雙重則滯。偏沉雙重,陰陽不勻也。故讀者于舉手抬足,務須注意,一陰、一陽、一虛、一實。老子曰:吾善藏其餘,祈揣摸之。
十八.太極文武解,文武二字
乃神形之意也。
十九.以上寫出各條均經驗也,理論也
真之功夫尚須在十三式中求之。功夫純熟。自得得心應手之妙。練功時最好少求理論,多做功夫。功夫昔人好,理論今人好。實在理論一多,功夫不專,進步反少矣。(寒暑無阻,風雨不問)(技不敵功)故能學成絕技者,第一絕頂聰明人,第二絕頂愚笨人,須具愚公移山之恒-心毅力,無有不成者。倘一暴十寒,終身不成。
二十.孟子曰,盡其性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則知天矣。火之炎上,性也。水之潤下,性也。此物之性也。春茂秋殺,天之性也,惡勞好逸,懼死貪生,此人之性也。然火遇風可吹之使下。水之遇火能蒸之使上。松柏心堅,秋冬不凋。人知禮儀,見義勇為,此乃易後天之性返入先天也。人未練拳之時百脈滯塞。筋緊縮而短,故力聚於肩膂。既練之後,百脈暢通,筋長力舒,由肩而膂,由膂而腕。由腕而形於手指。漸漸棄後天而轉入先天。如得先天本能則神妙不可思議。學而得此勁發,當知言之不謬也。
結語:上文中介紹了關於楊式太極拳的傳統練習方法,這幾種方法都是很實用的,想要學習太極拳的朋友們可以多多瞭解,同時,小編還介紹了關於楊式太極拳在練習的時候有一些基本常識需要掌握。
神滿氣足。十三.架子練熟,推手入門乃講功勁
太極拳有黏動勁、跟隨勁、輕靈勁、沉勁、內勁、提勁、搓勁、揉勁、貼勁、扶勁、摸勁、按勁、入骨勁、牽動勁、掛勁、發勁、寸勁、脆勁、抖勁、去勁、冷不防勁、分寸勁、畜勁、放箭勁、等勁。領略各種勁,在知覺運動中求之。一人求之較難,二人求之較易。因人是活物,發勁之外尚有靈感作用,務在人身上求之。如無對象,在空氣中求之(注:以空氣為水)。如打沙包,轉鋼球俱無用也。
十四.茲將靈感勁分析
太極拳雲,其根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此發勁之原理。再有禁忌,如膝不可過足尖,伸手不得過鼻尖。上舉不得過眉,下壓不得過心窩,此古遺訓。如違此禁忌,力卸矣。變化之妙,主宰於腰,如以右手斜左推人,已過鼻尖,力已斜矣。但左胸往後稍含,腰部稍稍向左轉,力又足矣。此變化在腰,主宰於腰也。形於手指者。渾身輕靈,剛堅之勁在於手指,則如純鋼鬆軟之條。上有鐵鍊向前一彈,所當披靡,無法禦之。學者細心推敲,不久可得內家真勁。
十五.人為動物,並具靈感
譬如我以拳擊一人,彼人當以手推開,或身子閃開,決不能靜力待打,抵抗人之本能也。靜物則不然,如懸一沙包,垂懸不動。拳擊之後,當前後鼓蕩,然其鼓蕩之路線,乃一定之路線。向左擊之,向右蕩回。此乃物之反應也。人則不然,一拳擊去,對方能抗能空。變化無定,此人之反應也。拳術家有三字,穩、准、狠。等閒,我不發勁,發則所當披靡。然何以求穩、准、狠。-先須求靈感。如何求靈感。讀者應在前篇王宗岳先生之《行功論》內求之。即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須在似動非動之時,意未起形未動之間,爭此先者,所當披靡矣。
十六.或雲練太極拳後,不可舉重物,不可用蠻力,此則未必盡然
未學太極拳,一身笨力,全體緊張,既學太極拳,全體鬆軟。筋暢氣通。務必練去全身緊張仍須保持原來之笨力。因鬆軟之後,笨力變為真勁矣。昔人謂笨力稱之曰臂(膂)力。其力在肩臂之間也。不能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也。故笨力是(為)本錢,鬆軟是用法,用得其法,小本錢可以做大事業。不得其法,本錢雖大,事業無成也。故得太極拳真理之後,舉重摔角,拍球賽跑,隨意可也。不必禁忌。但以編者愚見,各種運動,不如多打幾趟拳。
十七.道經雲,一陰一陽謂之道
太極即陰陽也。在此原子時代,何物非陰陽。故行功論有雲,偏沉則隨,雙重則滯。偏沉雙重,陰陽不勻也。故讀者于舉手抬足,務須注意,一陰、一陽、一虛、一實。老子曰:吾善藏其餘,祈揣摸之。
十八.太極文武解,文武二字
乃神形之意也。
十九.以上寫出各條均經驗也,理論也
真之功夫尚須在十三式中求之。功夫純熟。自得得心應手之妙。練功時最好少求理論,多做功夫。功夫昔人好,理論今人好。實在理論一多,功夫不專,進步反少矣。(寒暑無阻,風雨不問)(技不敵功)故能學成絕技者,第一絕頂聰明人,第二絕頂愚笨人,須具愚公移山之恒-心毅力,無有不成者。倘一暴十寒,終身不成。
二十.孟子曰,盡其性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則知天矣。火之炎上,性也。水之潤下,性也。此物之性也。春茂秋殺,天之性也,惡勞好逸,懼死貪生,此人之性也。然火遇風可吹之使下。水之遇火能蒸之使上。松柏心堅,秋冬不凋。人知禮儀,見義勇為,此乃易後天之性返入先天也。人未練拳之時百脈滯塞。筋緊縮而短,故力聚於肩膂。既練之後,百脈暢通,筋長力舒,由肩而膂,由膂而腕。由腕而形於手指。漸漸棄後天而轉入先天。如得先天本能則神妙不可思議。學而得此勁發,當知言之不謬也。
結語:上文中介紹了關於楊式太極拳的傳統練習方法,這幾種方法都是很實用的,想要學習太極拳的朋友們可以多多瞭解,同時,小編還介紹了關於楊式太極拳在練習的時候有一些基本常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