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4式簡化太極拳 起勢動作有何細節需注意

練習一套太極拳, 要從剛開始的第一步動作就要打好基礎, 每一套太極拳都有一個起勢的動作, 這個動作很關鍵。 下面, 小編就來為你介紹一下關於24式簡化太極拳的起勢動作的細節說明。

24式簡化太極拳

二十四式太極拳從預備勢開始起勢,預備勢即無極式。 起勢過程即無極生太極, 太極分陰陽的過程。 若以外形式相分解,可勉強分為並步直立﹑左腳開步﹑兩臂平舉﹑屈膝按掌四個分解動作。

一﹑並步直立

自然站立, 中正安舒, 呼吸勻和, 表情自然, 雙眼平視前方(預備式)。

用意念從頭部﹑手臂﹑胸腹到腳底按“虛領頂勁,兩眼平視……五指抓地,足心含空”這些技術要領進行誘導,

可以重複數次, 使身體各部處於松柔舒展狀態(求體松)。 尤其是兩腳內側要似攏非攏(松膝圓襠), 兩臂與身體要似貼非貼(腋下含虛)。 兩腳間距離和兩臂與身體距離要“近而不觸”。

兩眼注目一處, 凝視片刻(收視), 以摒除雜念, 收心求靜。 待心神寧靜, 似看非看時輕垂眼簾, 同時以意封閉雙耳, 聽而不聞(返聽)。 感覺到勞碌紛爭與喧鬧世界漸漸離我遠去, 全身上下, 內外一片模糊, 物我漸忘, 形意漸空(求心靜)。

進一步入靜, 進入無物無我, 無形無象, 無聲無息的空空洞洞的無意無形景象(無極狀態)。

當靜至虛極時, 自有一點靈犀(氣機)生於氣海之中, 感覺丹田氣動(意守丹田),

邊綿綿若存在, 心系存思于丹田, 邊用意念誘導丹田源氣(元氣)潺潺流淌到四肢百骸, 周流全身, 身體猶如充氣, 形成了富有彈性的掤撐勁, 兩眼平視, 兩耳後聽, 進入有意無形狀態(太極狀態)。

二﹑左腳開步

兩眼視線落於體前二三米處(收視線), 同時暗將重心移至右腿(有意有形已分陰陽), 左腿(特別是胯, 膝, 踝節)放鬆。

輕提起左腳(提腳跟), 左腳尖不超過右踝高度, 左腳底與地面夾角不超過75°, 向左分開半步, 前腳掌內側先落地(落腳掌)。

移重心, 左腳全掌漸實, 形成足距約與肩寬, 兩腳平行朝前, 重心兩腳對分, 兩眼視線偏低的開立步(開立站)。

注意:本勢動作幅度小, 速度緩, 仍應抓住“動虛不動實”, “輕起輕落, 點起點落”的步法規律, 已避免“砸夯”的毛病。

三﹑兩臂平舉

隨重心移動微小慣性, 心意略後引, 兩手領臂在兩腿外側微內旋略朝身後蓄引, 掌指微舒, 掌心轉後(轉掌心)。

隨心意後引, 兩臂徐徐向前上弧形平舉於體前, 與肩同高、同寬、掌心朝下, 指尖向前微下垂, 同時兩眼視線恢復平視(舉手臂)。

注意:平舉過程用的是掤勁。 定勢時, 掤勁意注於兩腕背, 兩腕背微凸與兩肩峰對齊;兩肩松沉, 兩肘屈墜, 身體隱隱沉坐, 形成對稱相開、充滿彈性的掤勁。 兩臂上舉過程, 好象欲把二根下端踩在腳下、上端系於手腕的橡皮筋扯起拉長。 最後要有“上舉之中必有沉坐”的感覺。 就像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 兩臂平舉也會有這樣的感覺。

四、屈腿按掌

心意前趨, 意貫指肚, 腰背隱隱後倚,

沉肩墜肘松腕引領兩手十指漸漸向前平展, 指尖略高於手腕, 兩腕繼續下坐, 十指自然向前上翹前撐(舉手掌)。

注意:這裡用的是擠勁。 力點在指肚。 動作完成至十指上翹與肩沉背倚成對稱之感為度。 最後注力時要有“前去之中必有後撐”的擠勁和沉穩之感。

隨心氣下沉, 兩腿慢慢松屈, 重心下降, 視線回落, 兩臂略回收往斜後方坐腕翹指下落(落手掌)。

注意:這裡用的是捋勁, 力點在掌心。 動作過程除必要的虛領頂勁和腰背隱隱回中之外, 其他動作略往下松落(但未坐妥), 身軀意含前趨。

重心繼續下降, 松胯下坐, 成馬步:同時兩掌下按至腹前, 兩臂成斜圓, 掌心展開朝下, 指尖舒展朝前, 兩眼平視, 重心落於兩腿之中。

注意:此為按勁。

力點在掌根。 下按猶如要將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塊按入水中。 定勢時, 兩掌如按在身前桌上。 馬步要似坐非坐, 虛領頂勁要明顯, 含“下按之中必有虛領”的輕靈之感。 馬步高度因人而異, 以舒適得力為度, 一般要求大腿與地面約成45°~60°角。 這個馬步預設的高度即是整套拳的“拳架高度”。

每一次動作都要按意動神隨, 腰動身隨的次序(即使是十分含蓄)完成;整個起勢要做到勻速緩慢, 輕靈沉著;神意勁力動作連接要流暢連續如碧波蕩漾;掤、捋、擠、按勁別分清但又要貫穿一氣, 不犯丟扁之病;若要深刻體驗, 可單獨練意念或練手法, 然後再協調配合。 只有達到“靜、松、穩、勻、緩、合、連”的要求, 太極拳起勢才算較高品質。

太極拳

一、由易到難, 由簡到繁

步法和手法的單個動作練習是練好太極拳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精選出典型的幾種步法和手法在開始階段反復練習。步法不得當都會造成重心不穩。如邁步過小、過窄,出腳的位置、方向、角度不對,都會形成上身不正、重心不穩等現象。所以步形要準確,出步要適度,保持穩定性及培養身形、步法的協調性,為進一步學習太極拳打下基礎。在初學太極拳時不要貪多求快,潦草從事,如果貪多求快造成錯誤的定型,再進行糾正就困難了。

二、心靜體松,呼吸自然

太極拳教學時要注意呼吸自然。有些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會出現聳肩、僵脖、突肘、撅臀等現象,都是同呼吸憋氣有關,因為姿勢不正確造成憋氣練習,連續幾個動作之後,必須換氣且這口氣一定會換得比較深。這樣就會迫使動作速度發生變化,造成呼吸不順暢,動作不協調,既影響練習效果,又妨礙技術水準的提高。所以,只有在姿勢正確、呼吸自然的情況下,做動作時勁力才能順達,松柔、自然。

三、結合基本防衛技術,改變單一的健身意識

太極拳動作徐緩、均勻而細緻,中學生尤其是男同學,總認為太極拳是老年人鍛煉的一種手段,導致學習及練習的積極性不高。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基本防衛術,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更能領會太極拳中所含的擠、按、肘、靠等基本特徵,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作為教師,一方面要從全民健身的認識高度去教育學生端正認識,一方面也要結合基本防衛術,因勢利導;讓學生明確,在一個個徐緩的太極拳動作中,充滿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又具有很強的攻擊性,以此提高學生學習和練習太極拳的興趣和積極性,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利用多種教具和教學手段,增強直觀效果

合理運用不同的教具優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僅用單一的動作示範是不夠的,在教學中要利用掛圖,電視錄影等先進的電化教學手段,加深直觀意識。同時還要利用多種教具,如教“左右野馬分鬢”時,有雙手體前“抱球”的動作,光靠提示往往不能起到較好的作用,如用籃球“抱”於體前,就能使學生更明確動作的要領。

五、太極拳練習必須持之以恆

“拳一天不練手生。”在促使學生熟練掌握動作技術,不斷提高動作品質的同時,提高學生自覺參與練習的積極性,為今後走入社會,樹立終身體育鍛煉意識打下扎實的基礎。這才是太極拳真正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結語:上文中介紹了關於24簡化太極拳的第一個起勢動作的詳細說明以及解釋,同時,還介紹了關於太極拳在練習時的一些練習要領,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多瞭解一下,這樣更容易學習。

步法和手法的單個動作練習是練好太極拳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精選出典型的幾種步法和手法在開始階段反復練習。步法不得當都會造成重心不穩。如邁步過小、過窄,出腳的位置、方向、角度不對,都會形成上身不正、重心不穩等現象。所以步形要準確,出步要適度,保持穩定性及培養身形、步法的協調性,為進一步學習太極拳打下基礎。在初學太極拳時不要貪多求快,潦草從事,如果貪多求快造成錯誤的定型,再進行糾正就困難了。

二、心靜體松,呼吸自然

太極拳教學時要注意呼吸自然。有些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會出現聳肩、僵脖、突肘、撅臀等現象,都是同呼吸憋氣有關,因為姿勢不正確造成憋氣練習,連續幾個動作之後,必須換氣且這口氣一定會換得比較深。這樣就會迫使動作速度發生變化,造成呼吸不順暢,動作不協調,既影響練習效果,又妨礙技術水準的提高。所以,只有在姿勢正確、呼吸自然的情況下,做動作時勁力才能順達,松柔、自然。

三、結合基本防衛技術,改變單一的健身意識

太極拳動作徐緩、均勻而細緻,中學生尤其是男同學,總認為太極拳是老年人鍛煉的一種手段,導致學習及練習的積極性不高。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基本防衛術,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更能領會太極拳中所含的擠、按、肘、靠等基本特徵,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作為教師,一方面要從全民健身的認識高度去教育學生端正認識,一方面也要結合基本防衛術,因勢利導;讓學生明確,在一個個徐緩的太極拳動作中,充滿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又具有很強的攻擊性,以此提高學生學習和練習太極拳的興趣和積極性,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利用多種教具和教學手段,增強直觀效果

合理運用不同的教具優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僅用單一的動作示範是不夠的,在教學中要利用掛圖,電視錄影等先進的電化教學手段,加深直觀意識。同時還要利用多種教具,如教“左右野馬分鬢”時,有雙手體前“抱球”的動作,光靠提示往往不能起到較好的作用,如用籃球“抱”於體前,就能使學生更明確動作的要領。

五、太極拳練習必須持之以恆

“拳一天不練手生。”在促使學生熟練掌握動作技術,不斷提高動作品質的同時,提高學生自覺參與練習的積極性,為今後走入社會,樹立終身體育鍛煉意識打下扎實的基礎。這才是太極拳真正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結語:上文中介紹了關於24簡化太極拳的第一個起勢動作的詳細說明以及解釋,同時,還介紹了關於太極拳在練習時的一些練習要領,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多瞭解一下,這樣更容易學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