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肛腸科>正文

生活習慣與痔瘡的親密關係

痔瘡是慢性疾病, 是直腸下端粘膜下或肛門緣皮下的血管由於淤血、曲張而形成的靜脈團塊。 是由於人的直立姿勢加重力作用, 再加上肛門直腸部血管回流無靜脈瓣, 更易發生血液淤積, 如果大便不定時、便秘、久蹲、排便用力;嗜辛辣刺激食物, 如辣椒、生蔥、生蒜、大量飲酒;生活無規律, 久坐久立而不變換體位, 都可導致肛門直腸部位靜脈曲張、迂曲、增生、靜脈回流受阻、血液迴圈減慢而形成痔瘡。 痔瘡的主要症狀為大便時肛門疼痛和痔團脫出、排便時出血等, 直接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休息。

如長期便血, 還可發生繼發貧血。

臨床上按痔瘡的發生部位一般可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三種。 是以齒狀線為界來分的(齒狀線為直腸粘膜與肛門皮膚交接處, 相互連接而成的一條交錯不齊如鋸齒狀的線)。 內痔發生在齒狀線上, 表面覆蓋粘膜, 平常不可見, 大便時可脫出肛門, 也可不脫出肛門, 脫出後有時能自行還納, 但常伴有便血, 出血方式為糞便帶血、手紙染血、滴血或射血;同時肛周還有粘液分泌、疼痛、瘙癢等症狀。 外痔是由痔外靜脈叢形成, 在齒狀線下, 表面覆蓋皮膚, 在外表可見, 但不能送回肛門, 外痔病人多伴有內痔。 混合痔則在齒狀線附近, 具有內痔、外痔兩種特性。 痔瘡按性質又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類。

生理性痔即正常的肛墊不需治療, 只有當肛墊下移, 出現淤血腫脹、脫垂、出血等症狀時, 才成為病理性痔瘡核, 就要進行治療。

痔瘡一旦發作, 可以局部用藥, 必要時也可進行局部注射硬化劑、冷凍、鐳射及手術治療。 痔核脫垂合併有水腫及感染者, 一般先給予非手術療法治療, 保持大便通暢, 排便後熱水坐浴, 局部應用痔瘡膏或痔瘡栓, 必要時加服抗生素治療, 疼痛劇烈時給予鎮靜劑或鎮痛藥, 待炎症消退後, 再選擇手術治療。 如果內痔出血很多, 且經常脫出或發炎嚴重、疼痛較劇烈應考慮手術根治。 無論採取哪種措施, 治療後要想減少痔瘡復發, 關鍵應矯正不良習慣。 如保持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糾正不良的排便習慣, 如廁最好採取坐位, 不要看書讀報;久坐、久立要注意經常變換體位, 做到勞逸結合。 出現痔核脫出時應及時溫水坐浴、洗淨後送回肛門內, 防止發生嵌頓。 及時治療腸道慢性疾病, 如腹瀉、痢疾、腸炎等。 同時要適當運動, 增強體質。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