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明果——清明節的美食

在江浙一帶, 每當清明時節, 都有吃清明果的習俗。 清明果不僅可以寄託人們對先人的哀思, 而且還有很多藥用價值, 特別適合老年人在夏天食用。 那麼, 清明果是什麼樣子的呢?

“清時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清明祭掃詩。 清明祭掃古傳風俗, 追念亡人寄託思念, 現在已列為國家法定假日。

每到清明, 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 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 但在我的記憶中, 清明節的到來就意味著能品償那青綠飄香的清明果了。

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 但味卻截然不同。 清明果的皮是一種叫艾葉的植物做成的。 艾, 多年生草本植物, 開黃色小花, 葉小形如菊科植物, 生得一篷篷, 一簇簇的。 每年清明前, 女人們手提竹藍, 三五成群來到田野喜滋滋地採摘艾葉, 青青鮮鮮的艾葉滿滿當當地堆在藍子裡, 煞是好看誘人。 艾葉采回家後, 便開始了繁雜的製作清明果的工序, 女人們又像摩術師, 青青的艾草一轉眼就變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清明果怎麼做呢?先用艾(一種野草)、大米、糯米磨成粉後做成皮子, 白色的米粉加上艾的綠色立刻就變成了碧綠色, 然後包入豆沙餡, 放入鍋中蒸。 上鍋蒸好後的清明果是碧綠的像餡餅一樣的東西, 底下會墊著一張圓形的竹葉(俺家用松針,

更香健康), 小小的點心透著股清香, 看上去到更像一件精美的玉器, 吃在嘴裡更是清香滑糯。

清明果在南方是時令美食, 叫法不同吃法和原料各異。 在贛南清明果叫成艾米果, 也用艾草但糯米粉放得少, 做餅時放點粳米粉或是麵粉, 還加點辣椒和鹽, 出籠的艾米果較全用糯米粉的要硬些, 並有鹹辣味。 在江南其他的地方清明果不放艾草, 而是將芥菜或是青菜汁加在濕米粉中, 濕米粉也呈青綠色, 但遠沒有艾草的清香味。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