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膳食>營養飲食>正文

搓手指這部位 能提高免疫力!決不能錯過!

堅持每天做指甲按摩, 可以增強免疫力保持健康體魄, 按壓手指, 增加末梢血液迴圈。

指甲按摩因故無法運動或不喜歡運動的人, 可以採用指甲按摩療法來提升身體免疫力, 增進整體健康。

為什麼這種療法能有效提高免疫力?

身體的末梢處, 是血液流動全身時一定會經過並折返的地方, 尤其是手腳末梢, 聚集有許多神經, 因為人體所接收的各種資訊, 通常都是手腳末梢處先接觸到, 也難怪這裡會有許多神經。

不僅如此, 聚集在此處的神經還非常敏銳, 有些專精的技術人員, 能透過指尖的靈敏感覺,

瞬間明白手指頭碰觸到的東西厚度為0.01公釐, 這種人的指尖敏感度, 甚至比金屬測定儀還准, 可見刺激此處, 確實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而通常人類身體的各個尖端處, 血液迴圈都很不好, 例如手指尖的溫度, 大約只有31、32度而已, 但只要揉搓完手指甲後, 體溫就能提高1度溫度。 腳指尖也是一樣, 平常腳底寒冷, 睡覺時都得穿襪子睡的人, 在進行過這種揉搓指甲療法後, 都能順利溫熱腳指頭, 再也不需要穿襪子睡覺。

按壓手指, 增加末梢血液迴圈

用力按壓手指甲兩旁的肌肉, 能刺激身體副交感神經, 若想提高免疫力, 就揉搓無名指以外的手指頭, 因為揉搓無名指時, 並不會刺激副交感神經, 而是刺激交感神經。

當手腳尖端處的血液迴圈很差時,

代表觸感也不敏銳。 揉搓時, 最好能用力到感覺有一點痛的程度, 會比較有效, 至於刺激的方式, 全憑個人的感覺即可, 每個人狀況不同, 只要揉搓到自己覺得有受到刺激的感覺就行了。

揉搓指甲健康法, 通常只要進行一個月左右, 效果就會逐漸顯現出來, 就算目前沒有任何疾病, 也很適合用來預防疾病與提高免疫力哦!

用大拇指與食指, 抓住另一手手指頭上長出指甲的地方兩側, 然後開始揉搓, 一處約揉搓10秒鐘。

如何提高身體免疫力之指甲按摩療法

可參照手指與身體對應表, 有任何不適症狀的人, 最好揉搓20秒鐘。

▲大拇指:對應呼吸器官, 改善咳嗽、風濕痛等。

大拇指——肺經, 每天按壓大拇指, 有助於增強和改善呼吸系統功能,

對於治療咳嗽、風濕痛等病症均有所幫主, 一定要堅持, 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不然難以見到效果哦!

▲食指:對應消化器官, 改善腸炎、胃炎。

食指——大腸經, 每天按摩食指, 有助於增強和改善腸道等消化器官功能, 對於治療腸炎、胃炎等炎症會有所幫助。

▲中指:對應耳朵, 有效改善耳鳴。

中指——心包經, 對於耳朵聽力有問題, 時常有耳鳴的人, 應堅持按摩。

▲無名指:刺激交感神經, 提高免疫力。

無名指——三焦經, 對應於交感神經, 每天堅持按摩, 對提高身體免疫力很有幫助。

▲小指:對應迴圈器官, 心臟、腎臟等, 對高血壓、糖尿病、眼睛等有效果。

小指——小腸經、心經, 每天按摩小指, 對心臟、腎臟有好處, 另外對於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也有好處,

眼睛不好的人也應該多按摩。

力度

每個人狀況不同, 只要揉搓到“自己覺得有受到刺激”的感覺就行了。

時間:

力道不夠時, 很難收到效果, 最好用點力揉搓, 覺得有點疼痛就表示有效。 一天最好揉搓1~2次, 會更有效。

通常只要一個月左右, 就能明顯改善不適症狀, 效果好的人, 甚至只要幾天就會見效。 就算目前沒有任何疾病, 也很適合用來預防疾病與提高免疫力哦!

十指連心, 足以體現手指的重要性!平常不妨動動你的手指按一按, 小動作, 大效果呢!

免疫力低下怎麼辦?經常按摩十大要穴增強抵抗力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的免疫力比別人的差, 動不動就感冒、怕冷等。 中醫上認為, 要想提高免疫力, 不妨經常按摩身體10個部位提升免疫力的戰鬥力。

有首歌唱的好:“有啥也別有病, 沒啥也別沒精神”, 每個人都不希望疾病找上自己。 可是由於身體的抵抗力下降, 外界一些因素的影響, 總是給疾病入侵的機會, 所以日常一定要注重養生保健, 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 除此之外可以通過對身體穴位的按摩來治療一些常見疾病, 而且不用花錢就可治病強身, 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下面就來看看都有哪些穴位吧。

1、風池穴(在項後枕骨下, 與乳突後凹陷處), 是足少陽膽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 針5~8分, 針刺角度向對側眼窩方向刺進。

按摩方法:①先用右手拇食指岔開, 分按兩側風池, 兩指同時用力一捏一松25下;換左手捏拿風池25下。 ②用兩拇指分按兩風池, 餘四指抱頭,兩拇指同時用力揉撚旋轉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頭痛、頭暈、失眠、感冒、高血壓、發熱、頸項強直、目赤痛、目眩、流淚、青光眼、視神經萎縮、鼻衄、耳鳴、腰背酸痛、中風等。

2、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紋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內取穴),是手陽明大腸經上一個重要穴位。針5~7分。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食指按壓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窩底、曲池穴相對),拇食兩指同時用力捏撚50下;換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②用右手拇指按壓撚揉左肘曲池50下;換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撚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發熱、高血壓、肩肘臂痛、咽喉腫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關節炎、月經不調等。

3、合穀穴(拇、食指掌骨之間),也是手陽明大腸的一個主要穴位。針3~7分,孕婦忌針灸。

按摩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開,捏拿左手合穀50下;換左手捏拿右手合穀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頭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齒痛、臂痛、咽喉腫痛、中風、口眼歪斜、無汗、多汗、便秘、經閉等。

4、足三裡穴(在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一橫指處,正坐屈膝垂足取穴),是足陽明胃經上一個重要穴位。針灸5分~2寸。

按摩方法:①脫去外衣留內衣,正坐床上或凳椅上,兩腿屈膝,用兩手拇指分別按壓在兩腿足三裡上,餘四指併攏托住小腿肚,兩拇指同時用力按揉50下。②雙手掌同時拍打兩腿足三裡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嘔吐、腹痛、腹瀉、腹脹、水腫、消化不良、便秘、偏癱、下肢痛、口歪、乳痛、咽喉腫痛、發熱、感冒、失眠、高血壓、遺精、早洩、陽痿等,且能降虛火、安神定志、為強壯保健要穴之一。

5、內關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是手少陰心包經上一個重要穴位。針5分。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食指托住外關穴(在腕關節背側、內關相對),兩指同時按壓,一捏一松50下;換左手捏拿右手內關50下。②用右拇指按壓撚揉左手內關50下;換左手拇指撚揉右手內關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嘔吐、心痛、心煩、心慌、心悸、心律不齊、心胸部各種疾患、失眠、癲癇、癔病等,且能直接影響心臟的血液供應。

6、殷門穴(在大腿後側、臀橫紋至膕橫紋正中央聯線中點),是足太陽膀胱經上一個重要穴位。針8分~1寸。

按摩方法:①脫去外衣留內衣,正坐床上或凳椅上,用兩手拇食指岔開,同時捏拿兩殷門各50下。②兩手掌分按兩腿殷門,同時上下摩擦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腿痛、腰背臂痛、坐骨神經痛、下肢麻木疼痛、腰間盤突出等。

7、後溪穴(在第五掌骨小頭後方凹陷中),是手太陽小腸經上的一主要穴位。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拇食指岔開,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兩指同時用力掐捏揉左手後溪50下;換左手掐捏撚揉右手後溪50下。②兩手握拳,拳心朝上,兩後溪對敲50下。針5~8分。

保健作用:能主治頭項強痛、鼻衄、耳聾、上肢抽搐、肘臂疼痛、咽喉腫痛、手指攣急等。

8、環跳穴(在臀部、大腿外側、大轉子後凹陷中),足少陽膽經上重要穴位。針5~8分。

按摩方法①脫去外衣留內衣,兩手握拳,手心向內,兩拳同時捶打兩側環跳各50下。②兩手抱兩膝摟懷後再伸直,以此反復,一伸一屈共做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腰胯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症等。

9、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膝下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足少陽膽經上重要穴位。針8分~1寸。

按摩方法:①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腿陽陵泉上,其餘四餘併攏托住小腿肚,同時用力揉撚50下。②兩手掌分按兩膝外側,同時用力拍打各50下。

保健作用:主治腰腿痛、老寒腿、鶴膝風、高血壓、半身不遂、坐骨神經痛等。

10、昆侖穴(在外踝後5分與跟腱之間凹陷中),也是足太陽膀胱經上一個主要穴位。針5分,針刺角度向內踝前緣,孕婦忌針。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拇食指岔開,食指按在右足昆侖穴,拇指按在右足內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時用力捏拿50下;換左手捏拿左足昆侖穴50下。②兩拇指分按兩足昆侖穴同時揉撚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頭痛、目眩、目痛、鼻衄、腰背痛、足跟痛、背拘急、坐骨神經痛、小兒驚風、腓腸肌痙攣等。

餘四指抱頭,兩拇指同時用力揉撚旋轉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頭痛、頭暈、失眠、感冒、高血壓、發熱、頸項強直、目赤痛、目眩、流淚、青光眼、視神經萎縮、鼻衄、耳鳴、腰背酸痛、中風等。

2、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紋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內取穴),是手陽明大腸經上一個重要穴位。針5~7分。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食指按壓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窩底、曲池穴相對),拇食兩指同時用力捏撚50下;換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②用右手拇指按壓撚揉左肘曲池50下;換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撚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發熱、高血壓、肩肘臂痛、咽喉腫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關節炎、月經不調等。

3、合穀穴(拇、食指掌骨之間),也是手陽明大腸的一個主要穴位。針3~7分,孕婦忌針灸。

按摩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開,捏拿左手合穀50下;換左手捏拿右手合穀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頭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齒痛、臂痛、咽喉腫痛、中風、口眼歪斜、無汗、多汗、便秘、經閉等。

4、足三裡穴(在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一橫指處,正坐屈膝垂足取穴),是足陽明胃經上一個重要穴位。針灸5分~2寸。

按摩方法:①脫去外衣留內衣,正坐床上或凳椅上,兩腿屈膝,用兩手拇指分別按壓在兩腿足三裡上,餘四指併攏托住小腿肚,兩拇指同時用力按揉50下。②雙手掌同時拍打兩腿足三裡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嘔吐、腹痛、腹瀉、腹脹、水腫、消化不良、便秘、偏癱、下肢痛、口歪、乳痛、咽喉腫痛、發熱、感冒、失眠、高血壓、遺精、早洩、陽痿等,且能降虛火、安神定志、為強壯保健要穴之一。

5、內關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是手少陰心包經上一個重要穴位。針5分。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食指托住外關穴(在腕關節背側、內關相對),兩指同時按壓,一捏一松50下;換左手捏拿右手內關50下。②用右拇指按壓撚揉左手內關50下;換左手拇指撚揉右手內關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嘔吐、心痛、心煩、心慌、心悸、心律不齊、心胸部各種疾患、失眠、癲癇、癔病等,且能直接影響心臟的血液供應。

6、殷門穴(在大腿後側、臀橫紋至膕橫紋正中央聯線中點),是足太陽膀胱經上一個重要穴位。針8分~1寸。

按摩方法:①脫去外衣留內衣,正坐床上或凳椅上,用兩手拇食指岔開,同時捏拿兩殷門各50下。②兩手掌分按兩腿殷門,同時上下摩擦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腿痛、腰背臂痛、坐骨神經痛、下肢麻木疼痛、腰間盤突出等。

7、後溪穴(在第五掌骨小頭後方凹陷中),是手太陽小腸經上的一主要穴位。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拇食指岔開,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兩指同時用力掐捏揉左手後溪50下;換左手掐捏撚揉右手後溪50下。②兩手握拳,拳心朝上,兩後溪對敲50下。針5~8分。

保健作用:能主治頭項強痛、鼻衄、耳聾、上肢抽搐、肘臂疼痛、咽喉腫痛、手指攣急等。

8、環跳穴(在臀部、大腿外側、大轉子後凹陷中),足少陽膽經上重要穴位。針5~8分。

按摩方法①脫去外衣留內衣,兩手握拳,手心向內,兩拳同時捶打兩側環跳各50下。②兩手抱兩膝摟懷後再伸直,以此反復,一伸一屈共做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腰胯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症等。

9、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膝下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足少陽膽經上重要穴位。針8分~1寸。

按摩方法:①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腿陽陵泉上,其餘四餘併攏托住小腿肚,同時用力揉撚50下。②兩手掌分按兩膝外側,同時用力拍打各50下。

保健作用:主治腰腿痛、老寒腿、鶴膝風、高血壓、半身不遂、坐骨神經痛等。

10、昆侖穴(在外踝後5分與跟腱之間凹陷中),也是足太陽膀胱經上一個主要穴位。針5分,針刺角度向內踝前緣,孕婦忌針。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拇食指岔開,食指按在右足昆侖穴,拇指按在右足內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時用力捏拿50下;換左手捏拿左足昆侖穴50下。②兩拇指分按兩足昆侖穴同時揉撚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頭痛、目眩、目痛、鼻衄、腰背痛、足跟痛、背拘急、坐骨神經痛、小兒驚風、腓腸肌痙攣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