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可中醫辨證分為濕寒型、濕熱型、腎虛型, 不同的分型有不同的中醫治療方法。
寒濕型
1.乾薑苓術湯:乾薑12g, 炙甘草9g, 白術15g, 茯苓20g, 杜仲、獨活各12g, 狗脊20g, 牛膝15g, 水煎服。
2.二術苡仁湯:白術30g, 蒼術15g, 薏苡仁20g, 水煎服。
3.強腰散:川烏30g, 肉桂30g, 乾薑30g, 白芷20g, 膽南星20g, 赤芍20g, 樟腦30g, 將上藥共研為細末, 每次30~50g, 開水沖調如糊狀, 攤於紗布, 趁熱時敷帖於痛處, 隔日1換。
4.獨活寄生湯:獨活6g, 防風6g, 川穹6g, 牛膝6g, 桑寄生18g, 杜仲12g, 當歸12g, 茯苓12g, 黨參12g, 熟地黃15g, 白芍10g, 細辛3g, 甘草3g, 秦艽12g, 肉桂2g;水煎服, 每日1劑, 連服7劑。
濕熱型
1.四妙散:蒼術、黃柏各12g, 薏苡仁30g, 忍冬藤、萆薢各20g, 木瓜、防己、牛膝、海桐皮各15g,
2.補腎活血湯:當歸、赤芍、木瓜、澤瀉各10g, 生地黃15g, 桃仁、紅花、川穹、桂枝、蜂房各6g, 丹參9g, 茯苓12g, 水煎服。
腎虛型
1.溫腎止痛丹:附子12g, 川穹9g, 雞血藤30g, 杜仲、桑寄生、黃芪、熟地黃、當歸、赤芍、白芍、懷牛膝、巴戟天、淫羊藿各15g, 水煎服。
2.溫腎通絡湯:熟附子、淫羊藿各18g, 巴戟天、白芍、赤芍、丹參、忍冬藤各15g, 當歸、川穹各10g, 桂枝9g;水煎2次分2次服, 每日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