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氏太極拳視頻 楊氏太極拳名家實戰用法

楊氏太極拳是許多人都非常喜愛的拳種, 適當的練習楊氏太極拳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幫助的, 能有效提高我們的身體素質, 並且還有實戰意義。 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楊氏太極拳視頻來解一下吧!

楊氏太極拳名家實戰用法

楊氏太極拳有著非常好的實戰作用, 合理的進行練習不僅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而且還能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

1、楊澄甫

左摟膝拗步用法

甲如亮翅式, 如乙右手自前斜方擊來, 甲左手自外繞至乙膊前節往下摟去, 同時甲右手落下向後轉繞至膀尖齊, 直往乙胸前拍去,

左足弓右足在後蹬勁。

右摟膝拗步用法

如乙若用左手以直打來, 甲可以用右手摟住乙的左膊, 甲左手繞自膀尖處, 伸指掌拍乙胸前。 要掌心去勁, 右足弓式左足蹬勁。

2、楊振銘

右摟膝拗步用法

由左摟膝拗步式, 設敵人以右腳在前, 用左拳向我右肋下打來, 我急含胸用左手在敵左腕下接其左拳, 向左粘住, 同時向左轉左足尖坐實, 身亦隨轉, 右手隨即搭在敵人之左肘上, 向右摟開, 急上右腳一步, 弓腿坐實。

敵人又用右拳向我左頭部用橫勁擊來, 我急向後坐腿閃身, 用左手在敵右腕外側向右推去, 隨用右手在敵肘下向上翻轉向我右側摟開, 隨用左掌向敵人肩頭擊去。

如敵人向右轉正反右拳扣住我右腕, 左手握住我右肘,

用沉勁向我胸部擊來, 我急向後坐左腿, 含胸用左手搭在敵右腕上向左摟住, 同時墜右肘翻右拳, 手心向上, 向敵人胸部擊去, 此變法也。

左摟膝拗步用法

由白鶴亮翅式, 設敵人以左足在前, 用右拳向我左側中下二部擊來, 我即含胸將身沉下, 左手急抬起在敵人右肘腕間由上向外繞一小圈摟住, 左腳提起向前踏出半步弓腿坐實, 同時右手隨腰轉正用掌向敵人胸部擊去。

如敵人用左手握拳橫擊我之右耳部, 我即用右手掤開敵人左拳, 隨即用右掌向敵人之耳部閃去, 此連消帶打之變法也。

楊氏太極拳的四個練習階段

第一階段是學會拳架, 並正確掌握姿勢和動作

正確的姿勢, 無論是定勢或運動過程中, 必須始終保持虛領頂勁,

下顎微收, 沉肩垂肘, 含胸拔背, 斂臀松胯。 肩胯相合和中正安舒。 在運動過程中, 必須牢牢掌握住無論前進後退左右旋轉, 必須以兩胯的前進後退左右旋轉來帶動整個上身的前進後退, 左右旋轉。

決不能扭腰扭肩, 以致上身扭曲歪斜, 肩胯不合, 甚至聳肩縮項, 肩背僵硬。 身體前進和後退時, 必須臀部微下沉, 水準前進和後退, 決不允許身體往上升高。 邁步時必須身體重心完全落實於一腿, 另一腿由胯根輕輕提起, 往外邁出後輕輕落地, 腳掌踏實, 然後身體重心方能往邁出腿方向移動, 決不允許邁出腿尚未落地而身體已向邁出腿方向移動。

這個階段的學習, 除了以上幾點, 還要做到兩手越練越輕, 動作緩慢均勻,

兩腳穩而輕靈, 上下相隨, 動作協調。

拳論講:“其根在腳”。 具體的練法是, 凡胯的前進, 後退、左右旋轉, 均必須用腳底的蹬勁和腳底緊貼地面左右擰轉的反作用力來帶動。 這樣由腳底的力帶動兩胯, 由兩胯帶動全身動作。 練習愈久, 全身則愈來愈放鬆而輕靈, 所有的力, 均由腳底作用於地面的反作用而出, 所謂“勁起於腳”, “主宰於腰”。 腰實指兩胯。 這一階段的練習, 至少在一年以上。

第二階段的練習

在兩手的輕和松以及上下相隨, 動作協調, 勁起於腳有了相當功夫之後, 才能進入第三階段的練習, 這一階段的練習主要是發勁, 發勁都在定勢將完成之時, 所謂“柔行氣, 剛落點”。

每當定勢將完成之時, 兩腳蹬勁, 頭頂百會穴微微上頂,

尾閭前送, 腰脊命門穴處往後鼓勁, 肩關節前後拉開, 肘往下沉, 掌則前送, 身體有後坐之勢, 全身關節韌帶似乎都有對拉拔長之意。 目光向前方極遠之處前視, 似手將勁放至天邊。 “意遠則勁長”。 這就是發勁的練習。 拳勢中每一有發勁的定勢都應如此。

經常練習太極拳能提高身體協調性, 太極拳的哲學觀念會讓你學會為人處事, 太極拳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

第三階段是試勁

當第三階段練有相當時日之後則必須由具有相當功夫, 熟悉內勁運用和發勁的老師對每一動作進行試勁, 看運勁是否勁起於腳, 周身一家, 發勁是否勁起於腳, 勁由尾閭腰脊命門而臂而手, 能否直達對方雙足而使跳起。

試勁是練習太極拳架能否真正入門的階梯, 試勁的成功,說明已能正確掌握太極拳內勁的運用和發放,太極拳的功夫亦就可以日益精進,但是試勁是十分艱難複雜的,往往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全憑老師豐富的經驗和細心體察以及自身的悟性。有時,一個起勢的發勁,往往試上幾天,甚至幾十天才能成功。

第四階段是求虛靜

即實中求虛的練習。以上幾個階段所練習的勁起於腳,發勁運勁等本來是實實在在的用勁,但這階段均是用意念來完成。拳論講:“凡此皆是意”。用逐步加強意念的想像來代替真實的蹬腳、擰腳、運勁、發勁。最後則全部用意念,一片神行。

這就是實中求虛。在運動中,要細心體驗空氣對手、對腳、對全身的阻力,好似空氣的氣流如水般輕輕從皮膚表面摩擦而過,而且運動中所運行的路線不是一條線而是無數的點連接而成,即動、止、動、止直到終點。這樣專心一致的練習,自然心不外馳,而達到十分寧靜的境界。這就是動中求靜。

太極拳架到此階段,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持之以恆,再配以推手的實踐,自然就可達上乘。

試勁的成功,說明已能正確掌握太極拳內勁的運用和發放,太極拳的功夫亦就可以日益精進,但是試勁是十分艱難複雜的,往往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全憑老師豐富的經驗和細心體察以及自身的悟性。有時,一個起勢的發勁,往往試上幾天,甚至幾十天才能成功。

第四階段是求虛靜

即實中求虛的練習。以上幾個階段所練習的勁起於腳,發勁運勁等本來是實實在在的用勁,但這階段均是用意念來完成。拳論講:“凡此皆是意”。用逐步加強意念的想像來代替真實的蹬腳、擰腳、運勁、發勁。最後則全部用意念,一片神行。

這就是實中求虛。在運動中,要細心體驗空氣對手、對腳、對全身的阻力,好似空氣的氣流如水般輕輕從皮膚表面摩擦而過,而且運動中所運行的路線不是一條線而是無數的點連接而成,即動、止、動、止直到終點。這樣專心一致的練習,自然心不外馳,而達到十分寧靜的境界。這就是動中求靜。

太極拳架到此階段,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持之以恆,再配以推手的實踐,自然就可達上乘。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