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研究提出一系列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發病機制的指標。 例如, 經常暴露于強光的人群得AMD的危險性較高。 相反, 經常食用富含類胡蘿蔔素-葉黃素和玉米黃質蔬菜的人群患AMD的危險性較低。 AMD患者和死亡患者的黃斑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濃度都低也提示了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重要性。 黃斑色素密度的降低與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濃度下降相關。 這兩種物質都無法在體內合成, 而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它們在人眼的黃斑區含量很高, 從而也導致黃斑呈黃色。
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是天然的太陽鏡
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是黃斑色素。 二者都對視覺具有重要的作用, 並保護黃斑。 它們能吸收進入眼內的短波藍光。 這可以減少色差並顯著增加黃斑中央的分辨力。 另外可以中和光線中特別危險的部分。 藍光對眼睛的損害程度要比黃光高100倍。 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在黃斑區也起抗氧化作用:它們能有效的俘獲由高能光線導致的自由電子。 黃斑色素因而被稱為天然的太陽鏡。 正因為它們如此的重要, 所以正如D.Pauleikhoff(Munster)教授在一次博士倫的座談會上說, 黃斑色素是目前AMD研究的重點。 這個座談會是Nuremberg18屆DOC會議中由Mann Pharma醫生主持的。
眼底自發螢光能評估黃斑色素
這方面的研究得益於新的診斷方法。 運用鐳射掃描眼底鏡(SLO)可以檢查黃斑色素情況。
最初的結果是令人鼓舞的
在一項由他組織的目前仍在進行的研究中, 108位患者每天口服12mg葉黃素和1mg玉米黃質(2x2Ocuvite葉黃素片劑), 連續6月。 有28位對照組患者沒有接受藥物治療。 雖然目前還不能下最終的結論, 但是已經可以確定那些接受Ocuvite葉黃素的人3個月後黃斑色素增加, 並持續數月。 增加情況與最初的條件有關:最初色素密度較低的人增加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