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認為吃什麼補什麼,
補鈣首選骨頭湯。
吃什麼補什麼的說法沒有科學根據。
動物骨頭和人的骨頭一樣都含有鈣的成分,
但很難溶解于水。
有人曾做過試驗,
用5公斤豬骨頭加上5公斤水,
在高壓鍋裡熬10個小時,
結果一碗骨頭湯中的鈣含量不過10毫克,
不及一袋牛奶鈣含量的1/20。
因此,
喝骨頭湯不能解決骨質疏鬆症患者補鈣的需要。
同時,
骨頭湯裡還溶解有大量骨內脂肪,
經常食用會引發其他健康問題。
骨質疏鬆的食療,
重要的是飲食的多樣化,
注重攝入富含鈣的食物,
如牛奶、豆腐、蝦皮、紫菜等。
五、認為只有女性才容易患骨質疏鬆。
有統計資料顯示, 女性一生中丟失的骨量可以占到全身骨量的30%到50%, 而男性一生中丟失的骨量在25%左右, 雖然女性骨質疏鬆的發病率遠高於男性, 但這並不意味著只有女性才容易患骨質疏鬆。
近年來, 不少男性也遭遇骨質疏鬆的困擾, 釀酒、抽煙、性腺功能減退、使用皮質激素, 已經成為引發男性患骨質疏鬆症的四大危險因素。
六、認為老年人治療骨質疏鬆為時已晚。
人到30歲之後, 終生都應注意補鈣, 年輕時補鈣不一定吃藥, 主要通過運動和飲食。 當出現骨密度下降或骨質疏鬆後, 就應進行藥物治療, 延緩骨量的丟失, 減少疼痛、預防跌倒和骨折的發生。
只要接受正規的治療, 無論何時均可有效,
七、認為鈣補得越多越好。
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 每天需要攝入800毫克的鈣, 過量補鈣並不能變成骨骼, 反而會引起併發症。 最安全有效的補鈣方式是在日常飲食中加強鈣的攝入, 注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少喝咖啡、可樂, 不要吸煙酗酒。
除此以外, 曬太陽和戶外運動也有利於鈣的吸收和利用。 對出現骨密度下降或骨質疏鬆的患者, 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不可過量服用鈣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