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隨著身體素質的下降, 開始對生活的態度有所改變, 可能變得消極, 也在面對很多時期時想到自己年紀一大把了, 還是算了吧, 其實這樣使得老年人生活更加單調, 長此以往, 老年人心情會受到影響。
快樂在於有所作為
人在各年齡階段的快樂是不一樣的。 老年人快樂是指健康, 經濟有安全感, 被社會接受, 不感到寂寞, 覺得自己還有用, 有信仰, 感到滿足。
有研究指出, 人們在玩笑和娛樂中也有快樂感, 朋友的聚會或家人的團聚可以得到快樂以調劑生活。 其實真正的快樂是在人從事有建設性、有意義的活動中取得成績增強了信心,
人的情緒和社會相聯。 一個人參加了有意義的社會活動或為社會、為他人作出了某些貢獻, 他就會獲得滿足、榮譽感, 感到生活充實, 就會有積極、振奮的精神。 如果不能滿足人類的需要和個人的需要, 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 個人的需要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的。 一般來說, 青年人重理想, 中年人重事業, 老年人重社會的尊重, 即社會和家人對他的一生成就的承認。 因此, 老人要得到真正的快樂, 就要參與社會或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的活動。
快樂靠自己
老人要快樂, 就要調整自己的認識與態度。 快樂的老人善於適應困境, 能在黑暗中尋求光明。
老年人要使自己快樂, 必須心胸開闊, 以現實的眼光看待一切。 不封閉自己, 正確評價自己, 能自知、自信、知足。 順應自然, 自己能力達不到的事不去強求。
快樂是老年人養生的唯一秘訣, 快樂也是消除疾病的法寶, 老年人生活中不能少了快樂, 快樂要靠自己, 老年朋友們要依舊用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