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弱就是腎虛
腎為人體生命之根, 內藏元陰元陽, 主骨生髓, 藏精, 故古人稱腎為“先天之本”。 腎氣不足, 自然會體質下降, 腰膝無力。 可是, 引起體質虛弱的原因很多, 如脾胃受損, 肺氣虧虛, 肝血不足, 心陰虧耗等。 體弱是為虛症, 但並不等於就是腎虛。
二、陽痿就是腎虛
陽痿者, 陽事不舉, 或臨房而不堅之證, 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性神經衰弱症。 中醫認為, 其多由房室太過, 以致精氣大傷, 命門火衰, 即是腎氣大虛。 但臨床 上, 也可以見到一些由心脾氣損或恐懼傷腎引起的, 還有的是有濕熱下注引起的。
三、腎炎就是腎虛
中醫認為, 引起腎炎的原因有許多, 如風邪外襲, 肺氣不宣, 水道不調, 風遏水阻而引發水腫;或水濕內阻, 脾不健動, 水濕不得下行, 泛于肌膚而成水腫; 也可因勞倦太過, 脾氣虧虛, 水失健運而導致水腫。 而病久傷及腎, 才出現腎虛。 因此, 不幸患腎炎, 並不等於腎虛, 不必亂找補腎藥。 如果在水濕未退而亂進補, 反有閉門留寇之嫌。
四、怕冷就是腎虛
腎主一身之元陽, 人體一身之陽氣, 非腎陽不能發。 故腎陽虧虛者, 大多畏寒怕冷, 肢體冰涼, 小便清長。 但怕冷畏寒, 有表證與裡證之分。 表證者, 是陽氣 受阻於裡, 不能達表,
中醫認為, 腎位於腰部, 左右各一, 是人體重要的臟器之一, 有“先天之本”之稱。 腎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 主生殖與生長發育, 主水, 主納氣, 生髓、主骨, 開竅於耳, 其華在發。
補腎, 由於腎有陰虛、陽虛、精虛、氣虛的不同, 補腎就有補腎陽、滋腎陰、益腎氣、填腎精等等不同的途徑和不同的用藥。 然而在當前卻有一種錯誤趨向, 即保健品中以補虛為主, 補虛以補腎為主, 補腎又以補腎陽為主, 導致補腎壯陽之品被濫用。
濫用保健品和中藥材補腎已經造成一些不良後果, 對此, 還是一句老話:藥補不如食補, 食補不如神補, 追求健康、調理腎虛症狀, 要在營養、調節生活規律和體育鍛煉上多下功夫, 不要迷信“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