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
處暑期間天氣由熱轉涼,
早晚溫涼,
中午氣溫仍然很高,
暑濕較重,
中醫稱暑困脾,
人容易感到疲乏,
很多人會感到懶洋洋的,
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秋乏”,
要減緩“秋乏”,
睡眠尤其要充足,
最好比平時多增加1小時睡眠。
另外,
還要加強鍛煉,
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專家還提醒,
處暑後應多吃些含維生素的食物,
如番茄、辣椒、茄子、馬鈴薯、葡葡、梨等,
有助於克服疲倦。
要少吃油膩的肉食,
多吃蘋果、海帶以及新鮮蔬菜等鹼性食物,
中和肌肉疲倦時產生的酸性物質,
消除疲勞。
處暑養生
在起居上:依照自然界規則,
三是加強鍛煉, 以早晚為好。 鍛煉的方法以經常進行登山、散步、做操等簡單運動為好。 伸懶腰也可緩解秋乏, 特別是下午感到特別疲乏, 伸個懶腰就會馬上覺得全身舒展。 室內養些植物, 如盆栽柑橘、吊蘭、斑馬葉橡皮樹、文竹等綠色植物, 可以調節室內空氣, 增加氧含量。 綠蘿這類葉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養在臥室內,
在飲食上:夏天結束了, 就意味著秋季的開始。 這個時期, 氣侯逐漸乾燥, 身體裡肺經當值, 因此中醫認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 故多酸以強肝木”。 所以再過一些日子, 山楂就要下來了, 這是時令的水果, 大家可以多吃一些。 秋天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 避免燥邪傷害。 保持飲食清淡, 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物, 如辣椒、生薑、花椒、蔥、桂皮、酒等;少吃油膩的肉食。 多吃含維生素的食物, 如番茄、辣椒、茄子、馬鈴薯、梨等;多吃鹼性食物, 如蘋果、海帶以及新鮮蔬菜等。 適量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 如雞蛋、瘦肉、魚、乳製品及豆製品等。
在個人情緒上:秋天主“收”, 因此, 情緒要慢慢收斂, 凡事不躁進亢奮, 也不畏縮鬱結。 “心要清明, 性保持安靜”, 在時令轉變中, 維持心性平穩, 注意身、心、息的調整, 才能保生機元氣。
在運動上:秋天, 秋高氣爽, 適合戶外運動。 可根據個人的體質, 做一些登山、慢跑、郊遊等戶外運動。 但要多注意滋脾補筋。 因為秋天金容易克本, 而肝是主筋的。 前幾天我們就提到過劉翔因傷退賽的原因, 就是和筋有關。 所以, 在運動的時候, 要注意不要劇烈, 做好準備活動, 避免傷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