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法是借浴水的溫熱之力及藥物本身的功效, 使周身腠理疏通, 毛竅開放, 起到發汗退熱, 祛風除濕, 溫經散寒, 疏通經絡, 調和氣血, 消腫止痛, 祛瘀生新等作用。
1.使用方法
將中藥浴液倒入清潔消毒後的浴盆或浴缸裡, 加入熱水, 然後把水調到適當的溫度, 即可洗浴。
2.注意事項
(1)浴液加水後, 溫度要適中, 不能過熱, 以免燙傷。
(2)沐浴時要注意保暖, 避免受寒、吹風, 洗浴完畢馬上拭幹皮膚。 冬秋之季, 尤注意浴處宜暖而避風。 《老老恒言》謂:'浴後當風, 腠理開, 風易感, 感而即發, 僅在皮毛則為寒熱, 積久入裡患甚大,
(3)飯前飯後30分鐘內不宜休浴。 空腹洗浴, 容易發生低血糖, 而虛脫昏倒。 飯後飽腹沐浴, 全身體表血管被熱水刺激而擴張, 胃腸等內臟血液都會被動員而分散到身體表層, 胃腸道的血量供應減少, 同時會降低胃酸分泌, 並使消化器官功能減低, 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4)高熱大汗、高血壓病、主動脈瘤、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傾向等患者不宜使用。
(5)對於年老和心、肺、腦等病患者, 不宜單獨洗浴, 應有家屬助浴, 洗浴的時間不宜過長。
(二)局部洗浴
本法是借助熱力和藥物的綜合作用, 直透局部皮膚腠理, 而發揮清熱解毒, 消腫除濕, 祛風殺蟲, 止癢, 活血行氣, 軟化角質, 祛腐生肌等功效, 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1.頭面浴
主要是將中藥浴液倒入清潔消毒的臉盆中, 待浴液溫度適宜, 進行沐發、洗頭、洗面。 該浴法在面部皮膚美容及護髮美髮方面具有顯著的療效, 同時對頭面部疾病也有治療作用。 其注意事項為:沐發洗面時要注意避風受寒, 同時也注意防止浴後受風, 對於面部急性炎症性滲出明顯的皮膚病應該慎用。
2.目浴
是將煎劑濾清後淋洗患眼, 洗眼時, 可用消毒紗布或棉球漬水, 不斷淋洗眼部;亦可用消毒眼杯盛藥液半杯, 先俯首, 使眼杯與眼窩緣緊緊靠貼, 然後仰首, 並頻頻瞬目, 進行眼浴, 每日2-3次, 每次20分鐘。 臨床往往多是先熏後洗, 這種方法除藥物直接作用於眼部, 達到疏通經絡, 退紅消腫, 收淚止癢等效果外,
3.手足浴
該療法是臨床經常使用的治病護膚的方法。 手部洗浴除治療皮膚病、軟組織損傷等外, 還具有護膚保健作用。 手的美感是潔淨、細嫩和滋潤, 適度的洗浴手部, 不僅清潔皮膚, 而且有防止皮膚老化作用。 洗浴足部要用溫水, 而不能使用冷水, 洗完或泡好後要擦乾, 不要受涼。 四肢洗浴要根據患病部位的不同, 來決定藥液量的多少, 洗浴的方法可分別使用浸泡、淋洗或半身沐浴。
4.坐浴
是用藥物煮湯置盆中, 讓病人坐浴, 使藥液直接浸入肛門或陰部, 以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法。 它可使藥液較長時間的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 並借助熱力, 促使皮膚粘膜吸收, 從而發揮清熱除濕、殺蟲止癢、活血化瘀、收澀固脫等效果。 藥湯溫度要適宜, 坐浴時不可太熱, 以免燙傷皮膚或粘膜, 也不可太冷, 以免產生不良刺激, 一般以40℃一50℃為宜。 對肛周膿腫已化膿者, 則應先經手術切開引流後, 再用坐浴療法。
總而言之, 應用藥浴時, 除要辨證用藥外, 對皮膚有刺激性或腐蝕性的藥物不宜使用。 在沐浴過程中如發現有藥物過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