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成語“津津有味”釋疑

成語津津有味, 最早見於《洞簫賦》:“哀悁悁之可懷兮, 良醰醰而有味。 ”津津有味的字面意思為吃東西很有味道, 形容對某事特別有興趣的樣子。

但是, 形容興趣深厚、趣味盎然, 為什麼用兩個重複的“津”字, 而不是別的, 很值得考究。 這又不得不提到中醫了。

“津津”二字源於何

在漢語裡, “津津”表示充溢、洋溢、水流動、液汁滲出的樣子, 也表示趣味濃厚和充滿喜樂的樣子。 但在中醫理論裡, “津”是人體中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 它以水分為主體, 含有大量營養物質, 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津液來源於飲食,

通過脾、胃、小腸和大腸消化吸收飲食中的水分和營養而生成, 依靠脾、肺、腎、肝、心和三焦等臟腑生理功能的綜合作用向全身輸布, 起濡養機體, 化生血液, 調節陰陽、排泄廢物的作用, 其代謝糟粕最後通過呼吸、汗液、尿和糞排出體外。

人吃東西, 靠什麼濕潤、溶解和幫助消化食物?當然是唾液。 口中唾液是怎麼來的呢?它靠脾和腎化生而成。 中醫理論中有“五臟化五液”的說法, 即汗為心之液、涕為肺之液、涎為脾之液、淚為肝之液、唾為腎之液。 而由脾和腎化生而來的涎和唾合稱為唾液, 是口中之津液, 二者區別在於涎較稀薄, 而唾較濃稠。 它們共同行使助人飲食消化的功能。 這就不難理解, 為什麼成語中有兩個重複的“津”字,

其實它們就是涎和唾二津。

吞咽唾液利健康

如果一個人的脾和腎功能不好, 它們化生唾液(口中之津液)的能力就會下降, 出現口幹、口渴, 吃東西時, 唾液分泌達不到一定的量, 不能滿足濕潤、溶解和消化食物的需要, 當然吃不下、吃不香。 臨床上有些病人, 因為口津極少, 吃東西就像嚼蠟, 根本就吞咽不下。 那些吃東西很香, 能達到津津有味境地的人, 一定是脾腎功能都非常好的。 所以, 千萬別小看津津有味這個成語, 飲食能津津有味, 也是人生一大幸福之事。

唾液除了具有濕潤、溶解食物, 使之易於吞咽, 還有清潔和保護口腔、滋養腎精之功, 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 有一個醫案小故事充分說明了唾液的重要性。 說從前有一位小姐,

特別愛嗑瓜子, 每天不停地嗑, 吐出的瓜子殼可以裝滿幾大籮筐。 慢慢地, 這位小姐開始吃不下東西, 面黃肌瘦, 打不起精神, 家裡請了很多醫生來瞧病, 都不見好轉。 後來, 請到一位有經驗的老中醫, 他詳細問詢了小姐發病經過, 就讓家裡人用小姐以前嗑過的瓜子殼做藥, 每天煎湯, 一天三次給小姐服用。 這樣過了一個月, 小姐病情開始減輕, 過了一個月就完全康復了。 家人不得其解, 問由, 老中醫說, 因為小姐嗑瓜子太多, 過多消耗了口中的津液, 先傷了脾胃又傷了腎, 所以才會出現那些症狀。 小姐嗑過的瓜子殼上都黏滿了她的唾液, 煎湯喝, 缺啥補啥, 病當然就治好了。

由此而知, 護住口中津液, 也是很好的保健方法。

沒事常吐口水是很不好的習慣, 因唾為腎精所化, 多唾、久唾都會傷到腎精, 需要避免。 另外, 每天適度吞咽唾液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