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時一定要控制好力度, 不能使用太大的勁, 皮膚狀況本來就不好的人, 或皮膚薄又脆弱的老人、小孩, 或有凝血功能問題、重大疾病病患, 都不建議任意刮痧, 一旦刮痧過度, 會造成微血管破裂明顯、表皮受損, 嚴重的話, 最後甚至會局部感染。
刮痧是從老祖宗傳下來的簡易保健方法, 不只是針對中暑的散熱而已, 也是治療和評估病症的方法。 所謂出痧, 是人體內在鬱熱或是內臟疾病經由刮痧, 而呈現在身體表面的特殊表現, 一般人最常用於夏天中暑、祛除風寒和緩解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昏症狀。
原則上, 刮痧是以經絡的走向為主, 而且是刮在肌肉豐富的區域, 不可刮在骨頭上, 例如肩胛骨邊緣, 或是脊椎骨正中間, 因為骨頭與表皮間的距離比較薄, 刮痧時若是太過用力, 很容易造成明顯疼痛或破皮受傷。

輕刮出痧一周內必消褪:
刮痧板順著經絡方向輕刮個10下左右,
有些人平均一周刮痧一次, 每次都弄得一大片紅紫出痧才覺得有效果, 但刮痧過於頻繁或用力, 皮膚容易角質化, 想要再刮出痧點愈來愈不容易, 不如改用拔罐方式, 對皮膚的摩擦比較小, 或是內服中藥或飲食調理, 可以協助清降暑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