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
證候表現:眼瞼浮腫,
延及全身,
皮膚光亮,
尿少色赤,
身發瘡痍,
甚則潰爛,
惡風發熱,
舌質紅,
苔薄黃,
脈浮數或滑數
病因病機:瘡毒內歸脾肺,
三焦氣化不利,
水濕內停
治則治法:宣肺解毒,
利濕消腫
方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
出處:《中醫內科學》·第五章腎系病證(卷)·第一節水腫(篇)
原文:濕毒侵淫證眼瞼浮腫,
延及全身,
皮膚光亮,
尿少色赤,
身發瘡痍,
甚則潰爛,
惡風發熱,
舌質紅,
苔薄黃,
脈浮數或滑數。
證機概要:瘡毒內歸脾肺,
三焦氣化不利,
水濕內停。
治法:宣肺解毒,
利濕消腫。
代表方: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
前方宣肺利尿,
治風水在表之水腫;後方清解熱毒,
治瘡毒內歸之水腫。
二方合用共起宣肺利水,
清熱解毒之功,
主治癰瘍瘡毒或乳蛾紅腫而誘發的水腫。
常用藥:麻黃、杏仁、桑白皮、赤小豆宣肺利水;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清熱解毒。
膿毒甚者,
當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濕盛糜爛者,
加苦參、土茯苓;風盛者,
加白鮮皮、地膚子;血熱而紅腫,
加丹皮、赤芍;大便不通,
加大黃、芒硝;症見尿痛、尿血,
乃濕熱之邪下注膀胱,
傷及血絡,
可酌加涼血止血之品,
如石韋、大薊、薺菜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