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水濕浸漬型水腫

治療方法:五皮飲合胃苓東加減。

證候表現:全身水腫, 下肢明顯, 按之沒指, 小便短少, 身體困重, 胸悶, 納呆, 泛惡, 苔白膩, 脈沉緩, 起病緩慢, 病程較長

病因病機:水濕內侵, 脾氣受困, 脾陽不振

治則治法:運脾化濕, 通陽利水

方用:五皮飲合胃苓東加減

出處:《中醫內科學》·第五章腎系病證(卷)·第一節水腫(篇)

原文:水濕浸漬證全身水腫, 下肢明顯, 按之沒指, 小便短少, 身體困重, 胸悶, 納呆, 泛惡, 苔白膩, 脈沉緩, 起病緩慢, 病程較長。 證機概要:水濕內侵, 脾氣受困, 脾陽不振。 治法:運脾化濕, 通陽利水。 代表方:五皮飲合胃苓東加減。

前方理氣化濕利水;後方通陽利水, 燥濕運脾。 兩方合用共起運脾化濕, 通陽利水之功, 主治水濕困遏脾陽, 陽氣尚未虛損, 陽不化濕所致的水腫。 常用藥: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化濕行水;蒼術、厚樸、陳皮、草果燥濕健脾;桂枝、白術、茯苓、豬苓、澤瀉溫陽化氣行水。 外感風邪, 腫甚而喘者, 可加麻黃、杏仁宣肺平喘;面腫, 胸滿, 不得臥, 加蘇子、葶藶子降氣行水;若濕困中焦, 脘腹脹滿者, 可加川椒目、大腹皮、乾薑溫脾化濕。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