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胸痹心痛的辯證要點

很多人對胸痹心痛並不是很瞭解, 不知道怎麼樣判斷自己是否患有胸痹心痛, 如果患有胸痹心痛應該怎麼治療, 從中醫學術上分析, 我們可以得知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機有很多種, 如果想治癒, 那麼我們就應該瞭解中醫理論的知識, 及胸痹心痛的辯證要點。

胸痹心痛的辯證要點

1.辨疼痛部位

局限於胸壁部位, 多為氣滯或血瘀;放射至肩背、咽喉、脘腹、甚至臂屬、手指者, 為痹阻較著;胸痛徹背、背痛徹心者, 多為寒凝心脈或陽氣暴脫。

2.辨疼痛性質

辨別胸痹心痛的寒熱虛實, 在氣在血的主要參考, 臨證時再結合其他症狀、脈象而作出準確判斷。

屬寒者, 疼痛如絞, 遇寒則發, 或得冷加劇;屬熱者, 胸悶、灼痛, 得熱痛甚;屬虛者, 痛勢較緩, 其痛綿綿或隱隱作痛, 喜揉喜按;屬實者, 痛勢較劇, 其痛如刺、如絞;屬氣滯者, 悶重而痛輕;屬血瘀者, 痛如針刺, 痛有定處。

3.辨疼痛程度

疼痛持續時間短暫, 瞬間即逝者多輕, 持續不止者多重, 若持續數小時甚至數日不休者常為重病或危候。 一般疼痛發作次數與病情輕重程度呈正比, 即偶發者輕, 頻發者重。 但亦有發作次數不多而病情較重的情況, 必須結合臨床表現, 具體分析判斷。 若疼痛遇勞發作, 休息或服藥後能緩解者為順證, 若服藥後難以緩解者常為危候。

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機簡介

1.年老體虛,

本病多發於中老年人, 年過半百, 腎氣漸衰。 腎陽虛衰則不能鼓動五臟之陽, 引起心氣不足或心陽不振, 血脈失于陽之溫煦、氣之鼓動, 則氣血運行滯澀不暢, 發為心痛;若腎陰虧虛, 則不能滋養五臟之陰, 陰虧則火旺, 灼津為痰, 痰熱上犯於心, 心脈痹阻, 則為心痛。

2.飲食不當, 恣食肥甘厚味或經常飽餐過度, 日久損傷脾胃, 運化失司, 釀濕生痰, 上犯心胸, 清陽不展, 氣機不暢, 心脈痹阻, 遂成本病;或痰鬱化火, 火熱又可煉液為痰, 灼血為瘀, 痰瘀交阻, 痹阻心脈而成心痛。

3.情志失調憂思傷脾, 脾虛氣結, 運化失司, 津液不行輸布, 聚而為痰, 痰阻氣機, 氣血運行不暢, 心脈痹阻, 發為胸痹心痛。 或鬱怒傷肝, 肝鬱氣滯, 鬱久化火, 灼津成痰, 氣滯痰濁痹阻心脈,

而成胸痹心痛。 沈金鼇《雜病源流犀燭·心病源流》認為七情除“喜之氣能散外, 餘皆足令心氣鬱結而為痛也”。 由於肝氣通於心氣, 肝氣滯則心氣澀, 所以七情太過, 是引發本病的常見原因。

4.寒邪內侵素體陽虛, 胸陽不振, 陰寒之邪乘虛而人, 寒凝氣滯, 胸陽不展, 血行不暢, 而發本病。 《飛素問·舉痛論》:“寒氣人經而稽遲, 泣而不行, 客於脈外則血少, 客於脈中則氣不通, 故卒然而痛。 ”《諸病源候論·心腹痛病諸候》曰:“心腹痛者, 由腑髒虛弱, 風寒客於其間故也。 ”《醫門法律·中寒門》雲:“胸痹心痛, 然總因陽虛, 故陰得乘之。 ”闡述了本病由陽虛感寒而發作, 故天氣變化、驟遇寒涼而誘發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的病機關鍵在於外感或內傷引起心脈痹阻,

其病位在心, 但與肝、脾、腎三髒功能的失調有密切的關係。 因心主血脈的正常功能, 有賴於肝主疏泄, 脾主運化, 腎藏精主水等功能正常。 其病性有虛實兩方面, 常常為本虛標實, 虛實夾雜, 虛者多見氣虛、陽虛、陰虛、血虛, 尤以氣虛、陽虛多見;實者不外氣滯、寒凝、痰濁、血瘀, 並可交互為患, 其中又以血瘀、痰濁多見。 但虛實兩方面均以心脈痹阻不暢, 不通則痛為病機關鍵。 發作期以標實表現為主, 血瘀、痰濁為突出, 緩解期主要有心、脾、腎氣血陰陽之虧虛, 其中又以心氣虛、心陽虛最為常見。 以上病因病機可同時並存, 交互為患, 病情進一步發展, 可見下述病變:瘀血閉阻心脈, 心胸猝然大痛, 而發為真心痛;心陽阻遏, 心氣不足, 鼓動無力,
而表現為心動悸, 脈結代, 甚至脈微欲絕;心腎陽衰, 水邪氾濫, 淩心射肺而為咳喘、水腫, 多為病情深重的表現, 要注意結合有關病種相互參照, 辨證論治。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想必大家對於胸痹心痛的辯證要點都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了吧, 如果患有胸痹心痛不要焦急, 也不要自己吃藥, 我們應該去醫院及時診治, 採用中醫治療, 希望上面的文章能夠幫助到大家, 祝患者早日康復哦。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胸痹心痛病怎麼辦?

    你好,據你所述,一般是由於正氣虧虛,飲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濁、瘀血、氣滯、寒凝痹阻心脈,以膻中或左胸部發作性憋悶、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建議及時詳檢後正規治療即可。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