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登革熱的防治

引起劇烈關節疼痛因而又稱“斷骨熱”的登革熱, 1995年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國家流行:14萬人得病, 38人死亡。 據“疾病控制中心”報導, 登革熱多年來不斷惡化, 失去控制, 主要由於過去25年間忽略了關於滅蚊(攜帶登革熱病毒的伊蚊)的治本方案;而人口劇增的拉丁美洲, 給水設施和環境衛生又往往跟不上, 已淪為這些伊蚊的理想滋生地。

據世界衛生組織1995年估計, 全球將有25億人可能受到登革熱侵襲。 6~10月為高發季節, 潛伏期為5~8天。

病毒一潛入人體血液, 就開始在白細胞內進行複製, 乃至消滅白細胞。 人體反應為突發嘔吐、發熱、厭食、極度疲乏與劇痛(頭痛、眼球痛、四肢痛、關節痛尤以腰骶關節為重)。

但在多數病例中, 這種急性症狀于1周以內便消退了, 真正的險情卻隨後出現。 1~2天后再發熱, 呈雙峰或馬鞍熱型。 病程的3~5天出皮疹, 先在胸腹部, 後蔓延到四肢, 為斑丘疹、猩紅熱樣疹、麻疹樣疹, 壓之退色, 多有癢感, 大部分不脫屑。 另一不同臨床型的登革出血熱伴有明顯的出血及休克等危重症象, 起病較慢, 發病2~4天后突然加重, 病死率較高。

登革熱病毒存在幾種類型, 接觸其中之一並不會獲得對另幾種的免疫力。 事實上, 免疫系統竟然使繼發感染得以步步進逼。 原來, 身體最初遭病毒的另一類型侵犯時, 上述抗體不能殺死此病毒, 仍舊與之依附。

同時, 這些抗體還附著在白細胞上, 從而便於此病毒進入白細胞。 已受感染的細胞解體之際, 即釋放一種可向血管發“漏液信號”的分子。 隨著白細胞的死亡數量增多, 血管相應漏液過多以致血壓急劇下降。 如果而不到及時治療, 甚至會導致致命性休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