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步驟:
01 當代人為何被脾胃問題所困擾?原因有三:一是飲食不節,
生活多無規律;二是憂思惱怒,
肝鬱氣滯;三是不重 視養生,
失於調養。
人們比較關注疾病的治療,
卻忽視身體日常的保養,
小病治療不當或平素調補不當就很容易傷及脾胃。
“中焦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 之源,
各種原因導致脾胃的運化失健或者升降失常,
最終出現諸症而致脾胃病發生,
其中又以虛證為臨床多見。
” 那麼,
該如何分辨自己是屬於那種脾胃問題? ●脾陽虛,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脾胃虛寒。
主要表現怕冷、胃口差、噁心、腹痛、腹瀉症狀,
伴有精神倦怠、手腳冰涼等。
因為胃口不好,
吸收能力弱,
因此比較消瘦。
調理時建議選擇有溫中健脾功效的中成藥。
也可用溫中健脾的藥材調理,
如高良姜、白胡椒、胡椒根、砂仁、豆蔻等。
●脾氣虛的人氣短乏力、少氣懶言、吃得少而且容易出現消化不良,
進食後有飽滯之感、大便溏瀉。
可用益氣健脾的藥材調理,
如黃芪、五指毛桃根、人參、白術、太子參等。
●胃陰虛 胃陰虛的人常有口燥咽幹,
幹嘔呃逆,
饑不欲食,
胃脘部隱隱灼痛或嘈雜不舒,
小便短少,
大便幹結等症候。
調理可服用養胃舒顆粒中成藥。
也可用養陰益胃氣的藥材調理,
如北沙參、麥冬、石斛、太子參、西洋參等。
02 健脾養胃 日常飲食調理不能斷 通過飲食調理脾胃是最好的方式,
林舉擇說,
中醫的藥膳食療是輔助防治疾病的一大特色。
黃色是脾胃的主色,
可以多吃黃色食材來健脾養胃,
如小米、黃 豆、腐竹、豆芽、土豆、玉米、牛肚、雞肉等。
還可以用淮山、蓮子、黃芪、黨參、薏米、茯苓、五指毛桃等食材煲湯,
能夠起到健脾養胃的功效。
介紹三款我們平日可以常吃的健脾食物—— ●黨參味甘,
性微溫。
有益氣補血、生津止渴、和胃健脾的功效,
可以說是“中藥中之大補珍品”。
但是服用黨參時最好不要吃有散氣作用的蘿蔔,
濃茶也少喝。
肝火盛者及起病初期邪氣盛時不宜食用。
●薏米性味甘、淡、涼,
很適合久病體虛、病後恢復期食用。
薏米除健脾養胃外,
還可祛濕,
所以對於四肢水腫或者有痰飲的人特別適宜。
一般可用於煮粥、煲湯,
每天30克即可。
因其滲濕的作用,
便秘、孕婦、小便多者不宜服用。
●淮山性味甘溫,
可補虛羸,
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
鮮山藥可做成山藥餅,
或者蒸熟做成山藥丸子。
幹品山藥又叫淮山,
更多的是用於煲湯,
如排骨山藥湯等。
每次食用以30g-60g為宜,
山藥要去皮食用,
以免產生麻、刺等異常口感,
切片後需立即浸泡在鹽水中,
以防止氧化發黑。
但山藥有收澀的 作用,
所以,
經常便秘者不宜食用,
起病初期邪氣盛時也不宜食用。
脾胃虛弱的人群,
建議飯前可以喝點熱湯,
儘量選擇溫軟、清淡及易於消化的食物,
不吃冷食。
由於脾胃消化運化功能不好,
有條件的情況下,
可以考慮少食 多餐,
以利於消化吸收,
減輕胃腸負擔。
老廣們喜歡吃宵夜,
往往令脾胃還要夜以繼日地加班工作,
早晚會得脾胃病。
建議有脾胃病的患者應戒煙、酒,
忌飲濃茶和 咖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