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霜降養生保健 保護脾胃是關鍵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也是秋季到冬季的一個過渡時期,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 常有冷空氣侵襲, 而使氣溫驟降, 此時要做好霜降時節的養生保健, 無論是在飲食養生還是運動調養上都需應時謹慎。 究竟霜降時節如何正確養生呢?

霜降節氣為脾臟功能處於旺盛時期, 由於脾胃功能過於旺盛, 易導致胃病的發出。 所以此節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 由於寒冷的刺激, 人體的植物神經功能發生紊亂, 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被擾亂;人體新陳代謝增強, 耗熱量增多, 胃液及各種消化液分泌增多, 食欲改善, 食量增加, 必然會加重胃腸功能負擔, 影響已有潰瘍的修復;深秋及冬天外出, 氣溫較低, 且難免吸入一些冷空氣, 引起胃腸粘膜血管收縮, 致使胃腸粘膜缺血缺氧, 營養供應減少, 破壞了胃腸粘膜的防禦屏障,

對潰瘍的修復不利, 還可導致新潰瘍的出現。

霜降以平補為原則

中醫認為:機體功能是與自然界物質交換中處於相對平衡的, 而協調平衡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理論之一。 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 在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的相互關係上, 則應以平補為原則。 此時還要特別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 活動量不宜過大, 不宜過度勞累, 更不可經常大汗淋漓, 使陽氣外泄, 傷耗陰津, 削弱機體的抵抗力。

秋季水果蔬菜豐盛, 但食用時應該選擇防秋燥的護陰、滋腎、潤肺的果蔬。

天氣漸冷, 這一節氣中的民間食俗很有特色。 諺語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 而且應先“補重陽”後“補霜降”,認為“秋補”比“補冬”更要緊。

秋季的進補要以“潤燥、固表、益氣”為主。 如蜂王漿, 比較適合身體虛弱的老人, 早晚各服一次, 對促進睡眠和通便都有一定好處;如西洋參, 它是滋陰、生津的, 對於腫瘤病人、術後病人、白細胞低的患者, 西洋參可以幫助增強機體免疫力。

其他的慢性病如糖尿病人也可適當吃點西洋參;如高麗參是較為溫熱, 適合手足發涼、怕冷、臉色發白的人, 但有痰多、面紅耳赤、急躁、口渴、口苦、大便乾燥等症的人就不適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