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教程 如何練習陳式太極拳斜行拗步

陳式太極拳的所有招式中, 斜行拗步是很重要的招式之一, 關於斜行拗步的練習有一個嚴謹的步驟要領, 今天小編主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如何去練習陳式太極拳的斜行拗步, 下面請大家一起來學一下吧!

陳式太極拳斜行拗步

除“金剛搗碓”之外, “斜行拗步”是陳式太極拳另一個最具特色的拳式。 所謂“斜行”, 是指上步時形成的身體上下肢之間的角度方位, 相對“正行”而言;所謂“拗步”, 則是指手與腳的配合關係, 相對“順步”而言。 如左手在前和右腳在前的配合稱為“左拗步”, 右手在前和左腳在前的配合稱為“右拗步”。

反之, 如左手在前與左腳在前的配合則稱為“左順步”, 右手在前與右腳在前的配合則稱為“右順步”。 該式最後定式時, 由於左鉤右掌與“單鞭”拳式恰恰相對, 故有拳家稱 其為“右單鞭”, 所以該式和單鞭拳 式一樣, 也常被當作“中定”身法來 單獨練習。 該式的技擊方法較為豐 富, 特別是體現在絞纏之術和拗步 下采上擊之法這兩個方面。

一、動作分解

為敘述方便和利於學者練習, 在此將全式動作細分為四個分動作。 即轉腰纏繞, 震腳鏟步, 左轉提鉤和偏馬步按掌。

1、轉腰纏繞

接白鶴亮翅拳式, 向右微轉腰再左轉, 重心不變仍在左腿, 右腳尖點地隨腰轉動碾轉的同時, 左手外旋順纏向右向下, 再微內旋逆纏向左劃弧置於左胯旁,

掌指朝前, 掌心向下;右手外旋順纏向上向左劃弧置於右前上方, 掌指向上, 掌心向左後, 目視右手。

2、震腳鏟步

緊接上動, 上體微向右轉, 右腳微微提起後震腳落步, 屈膝半蹲。 左腳在右腳震落時迅速屈膝提起, 腳尖上翹, 以腳跟內側貼地向左側鏟出的同時, 左手繼續向左向 上屈臂外旋順纏, 向右向下劃弧屈 肘置於左肩前, 腕同肩高, 掌指朝上, 掌心向右。 右手內旋逆纏繼續向左向下向右劃弧置於右胯側, 掌心斜向後下, 目視右手。

3、左轉提鉤

身體左轉, 重心左移, 左腳尖落地踏實屈膝半蹲的同時, 左掌隨轉體繼續向右向下向左經腹前過左膝變鉤, 向左上方提鉤置於左膝上方, 臂微曲, 鉤尖向下。 右掌外旋順纏屈肘收於右耳側,

掌指向左後方, 掌心向內, 目視右手。

4、偏馬步按掌

身體右轉, 右掌臂由右耳側向左向前, 經胸前隨身體右轉向右劃弧平展, 左鉤手向左平展的同時, 重心微向右移。 接著, 重心微左移呈左偏馬步, 身體微左轉, 兩肩下沉, 墜肘、松腕、屈膝、合胯, 左鉤手高與肩平, 鉤尖向下, 右手塌腕下按, 指尖斜向上, 掌心斜向前, 目視右掌前方。

二、動作特點

節奏與呼吸該式動作左纏右繞, 上捋下鏟, 前采後按, 快慢相間, 實屬陳式太極韻味十足的一個招式, 初學者須抓住這些要點, 認真學習, 反復體會。

1、轉腰纏繞時, 一定要突出腰為軸之特點, 帶動兩掌左旋右轉, 協調一致, 如風擺楊柳, 輕靈沉穩。 動作節奏稍慢, 此動吸氣。

2、震腳鏟步時, 要抓住一動俱動、上下呼應之特點,

當右腳震踏一落地, 左腳隨即鏟出的同時, 左手捋按, 右手采帶, 一氣呵成。 動作速度較快, 此動呼氣。

3、左轉提鉤時, 要突出以身帶手、螺旋下沉之特點, 左手呈鉤上提要隨身體轉動而動, 身體要螺旋下沉, 注意塌腰、松肩、沉肘, 勁貫左手腕。 動作柔和舒展, 速度較慢, 此動吸氣。

4、偏馬步按掌時, 要抓住開中寓合, 合中含開之特點, 先雙開後雙合, 氣向下沉, 立身中正, 圓襠合胯, 八面支撐。 動作速度緩慢, 此動呼氣。

三、技擊意念

斜行拗步拳式技擊內涵豐富, 它左右兼施、開合兼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上下翻絞、順逆螺旋, 可掌擊, 可肘靠, 可打可摔。 因此, 可按三種不同技擊方法進行意念控制練習。

1、以靜制動

(1)做轉腰纏繞時, 想像對方用右掌向我面部打來,

我速側身右轉, 用左手臂攔截其右拳。 若對方見右拳被攔, 又改用左拳擊我, 我再速向左轉體, 用右手護面, 攔截其左拳, 左手下按其右小臂。

(2)做震腳鏟步時, 想像對方抽出右手向我胸部擊來, 我速向右轉身, 用右手從內向外攔粘對方右小臂, 向右向下采捋, 左手搭在對方右手臂上, 向右捌帶的同時, 順勢提左腳向對方身後上步, 絆封其兩腳。

(3)做左轉提鉤時, 想像對方雙腳被封, 急欲撤身後退, 我乘勢用左手從前往後反摟其腰部, 左肩貼靠其胸肋, 向左轉體並向左移重心, 右手折推其右手, 以助左轉摔力(或用右手肘擊打對方胸部), 左膝內扣對方胭窩, 將其摔倒。 此動俗稱“七寸靠”。

(4)做偏馬步按掌時, 想像對方右轉下沉, 邁左腳變左實右虛,企圖改變其被動地位,並用左肘向我右側進擊,我右轉身,右手向右外展開,用捌勁擊其右耳門。如其仰頭讓開,我右手再改用按勁擊其胸部,將其打倒。

2、以動制靜

(1)做轉腰纏繞時,想像我欲擊打對方左臉頰,卻先用左手佯擊其右臉頰,待對方防護右臉時,我右手速打其左臉。此動俗稱“貓洗臉”。

(2)做震腳鏟步時,想像對方讓開我右手,上右步出右拳打我時,我身向右微轉,用右手采對方右手腕,左腿提膝將左腳插入對方兩腿之間,封住對方右腳,左手搭其右手肘部。隨之身體右轉,右手向外旋采拿對方手腕,使其右手肘尖向上,我左手乘勢用捌勁擊其右大臂,左小腿崩彈其右腿膝部,三力同使,將其摔倒。此動俗稱“順水推舟”。

(3)做左轉提鉤時,想像對方為解我向下采捌之勁,身體向後掙脫,我身形疾速下沉左轉,重心左移,雙手合力,一併向左抖發,將其送出摔倒。此動俗稱“童子送佛”。

(4)做偏馬步按掌時,想像有敵從右側用左拳向我胸部襲來,我速向右轉身,用右手掤架住敵左小臂。敵又改用右拳擊我,我則用左手采拿其右手腕,右手按推其胸口,將其擊倒。

3、被動反擊

(1)做轉腰纏繞時,想像對方用兩手抓我雙臂肘彎處,我雙臂彎曲,身微右轉,用左手纏伸至對方右手肘下,向右上掤托,右手則按附于對方左手肘彎處,並向右下捋,使對方立足不穩,向其左側歪斜;當對方為對抗而向右使力時,我乘勢左手內旋搭在對方右手臂肘彎處,從上向左下捋帶,右手外旋伸至其左腋下,向左上打挒勁,使其左倒右歪。

(2)做震腳鏟步時,想像對方向左使力,企圖保持身體平衡,我速右轉身,上左步封於其右腿前,左手插於其右腋下,向右上旋帶,右手用肘彎截絞其左手,向右下旋壓,借力打力,將其絞摔跌倒。

(3)做左轉提鉤時,假設上動仍未摔倒對方,對方為掙脫被動之勢,必往後撤,我左手順勢彎於其腋下,從下往上扣住其右肩臂,右臂絞夾住其右手,重心左移,向左下轉體將其側旋摔倒。

(4)做偏馬步按掌時,想像另有敵人從我右側用左拳向我襲來,我則左手采拿其左手腕,右手擊其肘關節,將其挒倒。

陳式太極拳的全身配合

陳式太極拳的配合規律,從全身來講為眼、身、步、手四個主要部分,從軀幹來講分為上、中、下三盤。我們先講軀幹的基本規律。人體頭至頸部為上盤,胸、脊、腰部為中盤,小腹、尾骨以至襠、腿、足部為下盤。

上盤的頭部要中正。術語說: “虛領頂勁。”《十三勢行功總歌》中說: “滿身輕利頭懸。”“頂”和“懸”字雖不同,方法卻是一樣的。正如陳鑫解釋的: “如同用繩子從頭項百會穴將全身向上懸起似的。”只要下向內收,則頭頂自然中正向上,頸也自然立起。眼法總要平視,注視每式的主要方向。但陳鑫加了“耳聽身後”四字,以防有人從身後襲來。

中盤的脊要隨著項勁的上領而同時立直,胸部既不外挺也不內收,術語謂之“含胸拔背”。 “含”或“涵”的意義都是要求松圓而不壓迫肺部,以便呼吸通暢。腰部亦以中正為主,但陳式每一動作向左右旋轉,轉的角度一般不超過45度,在步法進退時可達90度或至360度以上。腰是隨著對方的變化左右旋轉以帶動步法進退的,所以既要保持中正而不偏不倚,又要靈活旋轉,忽隱忽現,但不許前傾後仰。

下盤尾骨微向後翻。陳鑫指出: “尾骨長強穴(尾骨下端)微向後翻。”這樣的姿勢可使小腹下邊斜向裡收。一來氣自然沉于丹田,二來大腿根的兩條大筋放鬆,可加大軀幹旋轉的角度,以保持重心的下降與平衡。各式太極拳都以斂臀為規律,其實這是為了糾正突臀之病,但斂臀過大就會違背拳理。所以陳鑫講長強穴微向後翻,是和其他太極拳的區別,而且也是陳式軀幹方面最要緊的關鍵。

陳式要求襠要開圓,最忌人字襠即尖襠。這種姿勢仍然和長強穴的後翻有密切關係,只要長強穴向後翻一點(只是一點,絕非突得),姿勢恰如我們端坐的樣子。襠部只要能夠開得圓,也自然能塌得下,使重心降低,加強軀幹的穩定。人字襠時兩隻腳距離再寬,而襠勁無法下塌,就如同兩條腿的木架,從前後稍微一碰就會倒。

陳式上盤稱為頂勁,中盤稱為腰勁,下盤稱為襠勁。頂要向上虛領;腰勁要中正旋轉,不許前後搖擺:襠勁則要向下松塌。

陳式要求膝部隨身體旋轉一提一落,也是和襠部開、長強穴後翻有直接關係的。襠部的圓下與靈活變化有關,膝部的提落則與運動中的穩度有關。它的運動方法是:凡身向左轉,則左膝順纏上提,右膝同時逆纏而下垂;如身向右轉,則右膝順纏上提,左膝逆纏下垂。

《太極拳論》說: “立如平准。”陳鑫也說:“拳者,權也。”平准就是我們常說的天平,權就是秤砣。我認為陳式拳等於同時用兩套秤。手等於普通秤上的砣,它的作用是撥轉對方加在我某個肢體上的力量,能夠引進而落空。膝則等於天平上的砝碼,對方來力在我左肢,我方以左膝上提引化來力,同時右膝下沉以加強身體的穩度。這種動作等同于杠杆原理,頂勁上領就是支點,對方來力就是重點,我方的手和膝就是力點。不過它和我們日常用秤稱物的目的不同。稱物時要求力點和重點平衡,在拳法上則是對方力大則減小力點使它落空,對方力小則加強力點使之反轉回去,但都必須配合自轉的順逆纏法,適當地滾動摩擦,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借勁與截勁的作用。

腿和足是服從眼的指揮而因敵變化、轉換進退的。正常來講,大腿根的高度應當隨襠勁的松塌而和膝部略平。在步法進退時只能以腰的旋轉帶著小腿變化。但這種功夫如今習陳式者多練不到了,所以不一定這樣要求。動作時,實腿要塌好襠勁,然後空腿向前或向後傾斜。前進則足尖斜向內勾,以足踵貼地前進,進到所需方位然後踏落足踵。不論進退都要提膝,而足部隨著架式的需要或前或後地走裡弧或外弧。足與膝的配合是膝部要和足踵上下對照,略向裡合,成三角形。膝部要和胯根、足部配合,也是略向裡合,成三角形。

總結:通過上文對陳式太極拳斜行拗步練習方法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它的練習有了一定的心得,太極拳中每一個招式都有其存在的含義,小編建議大家要認真的學習每一個動作要領,只有這樣才能將太極拳練好!

邁左腳變左實右虛,企圖改變其被動地位,並用左肘向我右側進擊,我右轉身,右手向右外展開,用捌勁擊其右耳門。如其仰頭讓開,我右手再改用按勁擊其胸部,將其打倒。

2、以動制靜

(1)做轉腰纏繞時,想像我欲擊打對方左臉頰,卻先用左手佯擊其右臉頰,待對方防護右臉時,我右手速打其左臉。此動俗稱“貓洗臉”。

(2)做震腳鏟步時,想像對方讓開我右手,上右步出右拳打我時,我身向右微轉,用右手采對方右手腕,左腿提膝將左腳插入對方兩腿之間,封住對方右腳,左手搭其右手肘部。隨之身體右轉,右手向外旋采拿對方手腕,使其右手肘尖向上,我左手乘勢用捌勁擊其右大臂,左小腿崩彈其右腿膝部,三力同使,將其摔倒。此動俗稱“順水推舟”。

(3)做左轉提鉤時,想像對方為解我向下采捌之勁,身體向後掙脫,我身形疾速下沉左轉,重心左移,雙手合力,一併向左抖發,將其送出摔倒。此動俗稱“童子送佛”。

(4)做偏馬步按掌時,想像有敵從右側用左拳向我胸部襲來,我速向右轉身,用右手掤架住敵左小臂。敵又改用右拳擊我,我則用左手采拿其右手腕,右手按推其胸口,將其擊倒。

3、被動反擊

(1)做轉腰纏繞時,想像對方用兩手抓我雙臂肘彎處,我雙臂彎曲,身微右轉,用左手纏伸至對方右手肘下,向右上掤托,右手則按附于對方左手肘彎處,並向右下捋,使對方立足不穩,向其左側歪斜;當對方為對抗而向右使力時,我乘勢左手內旋搭在對方右手臂肘彎處,從上向左下捋帶,右手外旋伸至其左腋下,向左上打挒勁,使其左倒右歪。

(2)做震腳鏟步時,想像對方向左使力,企圖保持身體平衡,我速右轉身,上左步封於其右腿前,左手插於其右腋下,向右上旋帶,右手用肘彎截絞其左手,向右下旋壓,借力打力,將其絞摔跌倒。

(3)做左轉提鉤時,假設上動仍未摔倒對方,對方為掙脫被動之勢,必往後撤,我左手順勢彎於其腋下,從下往上扣住其右肩臂,右臂絞夾住其右手,重心左移,向左下轉體將其側旋摔倒。

(4)做偏馬步按掌時,想像另有敵人從我右側用左拳向我襲來,我則左手采拿其左手腕,右手擊其肘關節,將其挒倒。

陳式太極拳的全身配合

陳式太極拳的配合規律,從全身來講為眼、身、步、手四個主要部分,從軀幹來講分為上、中、下三盤。我們先講軀幹的基本規律。人體頭至頸部為上盤,胸、脊、腰部為中盤,小腹、尾骨以至襠、腿、足部為下盤。

上盤的頭部要中正。術語說: “虛領頂勁。”《十三勢行功總歌》中說: “滿身輕利頭懸。”“頂”和“懸”字雖不同,方法卻是一樣的。正如陳鑫解釋的: “如同用繩子從頭項百會穴將全身向上懸起似的。”只要下向內收,則頭頂自然中正向上,頸也自然立起。眼法總要平視,注視每式的主要方向。但陳鑫加了“耳聽身後”四字,以防有人從身後襲來。

中盤的脊要隨著項勁的上領而同時立直,胸部既不外挺也不內收,術語謂之“含胸拔背”。 “含”或“涵”的意義都是要求松圓而不壓迫肺部,以便呼吸通暢。腰部亦以中正為主,但陳式每一動作向左右旋轉,轉的角度一般不超過45度,在步法進退時可達90度或至360度以上。腰是隨著對方的變化左右旋轉以帶動步法進退的,所以既要保持中正而不偏不倚,又要靈活旋轉,忽隱忽現,但不許前傾後仰。

下盤尾骨微向後翻。陳鑫指出: “尾骨長強穴(尾骨下端)微向後翻。”這樣的姿勢可使小腹下邊斜向裡收。一來氣自然沉于丹田,二來大腿根的兩條大筋放鬆,可加大軀幹旋轉的角度,以保持重心的下降與平衡。各式太極拳都以斂臀為規律,其實這是為了糾正突臀之病,但斂臀過大就會違背拳理。所以陳鑫講長強穴微向後翻,是和其他太極拳的區別,而且也是陳式軀幹方面最要緊的關鍵。

陳式要求襠要開圓,最忌人字襠即尖襠。這種姿勢仍然和長強穴的後翻有密切關係,只要長強穴向後翻一點(只是一點,絕非突得),姿勢恰如我們端坐的樣子。襠部只要能夠開得圓,也自然能塌得下,使重心降低,加強軀幹的穩定。人字襠時兩隻腳距離再寬,而襠勁無法下塌,就如同兩條腿的木架,從前後稍微一碰就會倒。

陳式上盤稱為頂勁,中盤稱為腰勁,下盤稱為襠勁。頂要向上虛領;腰勁要中正旋轉,不許前後搖擺:襠勁則要向下松塌。

陳式要求膝部隨身體旋轉一提一落,也是和襠部開、長強穴後翻有直接關係的。襠部的圓下與靈活變化有關,膝部的提落則與運動中的穩度有關。它的運動方法是:凡身向左轉,則左膝順纏上提,右膝同時逆纏而下垂;如身向右轉,則右膝順纏上提,左膝逆纏下垂。

《太極拳論》說: “立如平准。”陳鑫也說:“拳者,權也。”平准就是我們常說的天平,權就是秤砣。我認為陳式拳等於同時用兩套秤。手等於普通秤上的砣,它的作用是撥轉對方加在我某個肢體上的力量,能夠引進而落空。膝則等於天平上的砝碼,對方來力在我左肢,我方以左膝上提引化來力,同時右膝下沉以加強身體的穩度。這種動作等同于杠杆原理,頂勁上領就是支點,對方來力就是重點,我方的手和膝就是力點。不過它和我們日常用秤稱物的目的不同。稱物時要求力點和重點平衡,在拳法上則是對方力大則減小力點使它落空,對方力小則加強力點使之反轉回去,但都必須配合自轉的順逆纏法,適當地滾動摩擦,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借勁與截勁的作用。

腿和足是服從眼的指揮而因敵變化、轉換進退的。正常來講,大腿根的高度應當隨襠勁的松塌而和膝部略平。在步法進退時只能以腰的旋轉帶著小腿變化。但這種功夫如今習陳式者多練不到了,所以不一定這樣要求。動作時,實腿要塌好襠勁,然後空腿向前或向後傾斜。前進則足尖斜向內勾,以足踵貼地前進,進到所需方位然後踏落足踵。不論進退都要提膝,而足部隨著架式的需要或前或後地走裡弧或外弧。足與膝的配合是膝部要和足踵上下對照,略向裡合,成三角形。膝部要和胯根、足部配合,也是略向裡合,成三角形。

總結:通過上文對陳式太極拳斜行拗步練習方法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它的練習有了一定的心得,太極拳中每一個招式都有其存在的含義,小編建議大家要認真的學習每一個動作要領,只有這樣才能將太極拳練好!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